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6篇
  24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  绿肥作为生物肥料,加入土壤后如何提高植物对绿肥利用效率及氮转化效率一直是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使用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绿肥,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探究利用微生物接种提高植物对绿肥利用效率和促进氮素转化的方法。  方法  本研究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玉米(Zea mays L.)作为供试植物,使用新鲜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绿肥,并接种AMF和DSE。试验设置4个处理:绿肥(L);绿肥 + AMF(L + A);绿肥 + DSE(L + D);绿肥 + DSE + AMF(L + D + A)。  结果  AMF和DSE可以同时定殖玉米植株;接种真菌处理均显著提高玉米株高与生物量,其中L + D处理效果最好,株高与干重的值分别为86.25 cm、41.893 g每盆。L + D处理较其它接菌处理对植物全氮、绿肥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最大值分别为585.27 mg、76.50%,且L + D处理下土壤硝氮、铵氮含量、脲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201 g kg?1、0.339 g kg?1以及81.51 μg kg 24 h?1。接种AMF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不接种AMF处理,同时接种AMF和DSE对玉米生长产生一定程度抑制作用。  结论  绿肥接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在植物生物量及营养利用等方面略好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而双接菌处理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协同或竞争关系。该结果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提高绿肥在土壤中的利用效率及促进氮素的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2.
研究大汶河流域降雨侵蚀力(R)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流域水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大汶河流域6个雨量站1970—2019年逐日降雨数据为基础,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累积距平、小波分析、逆距离加权插值和泰森多边形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大汶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汶河流域1970—2019年年均降雨侵蚀力范围为1 310.84~6 721.53 MJ·mm/(hm2·h·a),均值为3 808.83 MJ·mm/(hm2·h·a),年际变化比较剧烈且呈微弱下降趋势,存在着4~7 a,8~12 a,17~25 a共3类周期变化,突变年份为1979年; 年内分布集中在6—9月,7月、8月尤为突出,四季的年际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再到上升; 空间上整体分布为中部>东部>西部,整个流域降雨侵蚀力的离散程度为东、西部较大,中部较小; 降雨侵蚀力与海拔、降雨量在不同的地区上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大汶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年际存在周期性且变化显著,年内集中于7月、8月。因此,7月、8月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53.
引言近代关于果实和蔬菜在贮藏中发生冷害的研究,为生产实践提供了防止措施的理论依据,从而延长了产品贮藏期限,减少了腐烂损失。在北京,每年冬季从广东潮汕地区调运蕉  相似文献   
254.
该文针对农网35kV变电站布点不足与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问题,为适应农村电网负荷发展的需要,探索一种投资少、易施工、见效快的解决10kV线路长距离送电造成电压低的方法,通过试点开展35kV变电站配电化应用研究,寻求一种解决10kV线路供电半径长而导致台区低电压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分析与推广。  相似文献   
255.
近年来,有机农业在全球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对于其在农业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发展策略,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从氮素供应角度,评估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于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氮素管理提供支撑。研究以中国整体农业生态系统为对象,基于共生固氮数量、农产品贸易对氮素供应影响以及粮食生产,分析在不同粮食消费水平情形下,有机农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研究发现,如果全部耕地按照有机方式管理,中国每年共生固氮量为15.41×10~6t。在不施用化学合成氮肥情形下,1979年和2018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381.96×10~6 t和420.72×10~6t。不考虑蔬菜和水果,分别能养活0.81×10~9~1.24×10~9人和0.50×10~9~0.77×10~9人,即中国耕地全部转化为有机农业方式,在当前耕地面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难以养活全国人口。将进口农产品考虑在内,2018年实际人均粮食(折纯,不包括蔬菜和水果)消费量达689.35 kg·a~(-1)。减少食物浪费、调整食物结构和增加粮食特别是豆类进口,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重要举措,进口大豆等农产品对于中国化肥减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合成氮肥对中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氮素利用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机和生态农业强调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是引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应通过种养结合等措施促进养分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可以通过生态补偿和种养循环等举措,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以及生态安全等农业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256.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其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气囊炎、肿头综合征、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卵黄囊炎等。且多与病毒性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257.
对低糖杏酱的原料性状、工艺配方、增稠剂、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铁巴达杏和山黄杏为原料,用魔芋粉作增稠剂可以加工出质量上乘的低糖杏酱。  相似文献   
258.
松针小卷蛾为针叶树种林间常发的隐蔽性害虫,造成部分受害针叶枯黄甚至死亡,不利于针叶类树种的正常生长。本文结合榆林市榆阳区实际,对松针小卷蛾发生规律、分布及危害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松针小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9.
谢增武  王坤  曹世雄 《草业科学》2013,30(9):1475-1481
传统的生态修复不能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而畜牧业和农业又面临着过度放牧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问题,荒漠化地区中草药种植不但能提升居民收入,而且能带来生态环境效益。本研究以宁夏地区的中草药种植情况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调查评价法和影子工程法等生态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草药的生态经济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地区中草药成交额由2001年的1.6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43亿元;在pH值为8.64的盐碱土壤中种植中草药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种植中草药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林草覆盖率,实现生态修复,从而使西部荒漠化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通过产业化模式发展起来,不失为当地居民摆脱“贫困陷阱”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60.
猪场要赚钱,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成本,二是生猪出售时的价格。第一个因素又包括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和育肥猪的料肉比。第二个因素受市场的影响,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只能从提高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和料肉比入手,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