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9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高职院校嵌入式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存在学生理论基础差、实践能力弱、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开展嵌入式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引发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及思考体验,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2.
在襄城县紫云镇进行自制的芝麻饼肥在当地烤烟种植上的效果及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自制的芝麻饼肥可以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改善烟叶内在品质,如施复合肥 525 kg·hm-2,施 562.5 kg·hm-2芝麻饼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3.
目的底盘是林业装备的关键部件,底盘技术性能中的越障性能及地形适应性能尤为关键,直接决定了林业装备是否能够上山入林。我国典型人工林具有多矮小障碍、多沟壑等立地条件特点,传统林业装备底盘在复杂立地条件下作业的能力就凸显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提高林业装备底盘越障性能。方法针对一种林用新型步态六轮变幅轮腿底盘,运用D-H参数法对底盘轮腿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通过空间几何位置坐标变换方法对变幅轮腿底盘单缸控制轮腿与双缸控制轮腿越障能力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比较。运用D-H运动学正解方法计算得出双缸的最佳布置位置参数。通过仿真测试、样机测试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双缸控制轮腿机构的越障高度始终大于单缸控制轮腿机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与样机测试在最大越障高度数值的切合度分别为99.7%和97.8%。底盘轮腿越障高度可达285.9mm, 具有较强的越障性能和地形适应性,其越障能力完全满足我国林业生产对林业装备底盘越障性能的要求,充分验证了理论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结论为解决我国林业装备底盘越障性能较差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双缸控制轮腿机构运动特性、变幅轮腿底盘越障性能及大规模林业机械智能化采伐底盘的研究和发展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讨不同钾水平下常规棉与转基因棉在农艺性状和钾效率方面的差异,通过营养液对常规棉‘鄂抗8号’(E8)和转Bt基因抗虫棉DP410B(转)进行了苗期培养,分别设低钾(K1,2 mg/L)与适钾(K2,20 mg/L)2个处理,对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钾含量和钾积累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钾水平下,转基因棉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常规棉E8;转基因棉干物质较多地分配到根系,而E8较多的积累在叶片中;各器官的钾含量和全株钾积累量均表现为转基因棉DP410B大于常规棉E8;钾在各器官的分配也有差异,适钾时常规棉E8根、茎中积累的钾占总钾的比例均低于转基因棉,而叶片中积累的钾占总钾的比例高于转基因棉,低钾时2个品种各器官的分配比例相同。常规棉E8钾效率系数是转基因棉DP410B的1.31倍,E8的钾利用指数也较高,表现为:E8K1(1.77) > 转K1(1.19) > E8K2(0.43) > 转K2(0.33),说明常规棉E8较耐低钾胁迫,且具有较高的钾利用效率,但是其增长潜力(3.75)比转基因棉DP410B(4.41)小。  相似文献   
85.
王典 《中国稻米》2006,(2):52-53
本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了稻-蟹-鳅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结果表明:稻-蟹-鳅田生态系统饵料转化率在16.67%~18.33%,比稻-蟹田提高2.78%~2.44%。输入有机氮、磷、钾占输入氮、磷、钾百分比在15.60%~16.00%,比单作稻田提高14.38%~14.78%,与稻-蟹田相近。1hm2利润为15978元,比稻-蟹田增加1097元。  相似文献   
86.
杂交构树‘中科1号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Zhongke No.1’)属桑科构属落叶灌木,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结构复杂,且含有抗营养因子。为了提高构树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其中纤维素含量,本试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发酵菌种,对半干构树采用正交设计来优化菌种组合、物料组合、含水量、青贮时间等条件,以感官指标、化学指标以及营养指标为判定青贮质量优劣的依据,最终确定最优的构树半干青贮饲料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构树半干青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55%、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组合比例4:1:1、糖蜜添加量3%、纤维素酶添加量9×103 U·kg-1、青贮时间60 d。该条件下有氧稳定性为226.33~245.6...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饲粮中补充牛磺酸对奶牛生产、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天添加100 g/头过瘤胃牛磺酸添加剂(牛磺酸含量为50%),于试验第0、28、56天分别采集牛奶和血清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牛奶基础理化指标(乳脂、乳蛋白、乳糖、体细胞数、尿素氮)和牛奶中牛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在试验第56天时,试验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氧自由基(ROS)、牛磺酸含量未受牛磺酸处理影响(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结合珠蛋白(HP)含量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呈现随饲喂时间延长牛磺酸有降低血清SAA和HP含量的趋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和...  相似文献   
88.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及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生物质炭是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在限制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而成。生物质炭具有养分含量丰富、碱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可以降低土壤酸度,有效截留土壤养分,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养分吸收而提高作物产量。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施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影响。由于生物质炭在国内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所用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以及研究的具体对象等不尽相同,研究的结果显示生物质炭在某些方面的作用仍存在不同结论。目前,生物质炭的研究多集中在表面宏观现象上,对其深入的机理研究仍较欠缺,因此,需要科技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文章最后阐述了未来对该领域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89.
采用盆栽试验,以0、1%、2% 生物炭量及其配施化肥(F)施于酸性红壤中,研究了生物炭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以及脐橙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炭用量对酸性红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影响。其中,红壤有机碳含量和pH值均有显著改变,如pH值提高0.45-0.96个单位、有机碳含量提高1-3.1倍;生物炭也能够提高红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其中速效钾提高最为显著。生物炭处理脐橙幼苗茎粗增加量比对照多0.10-0.24cm;单施生物炭脐橙幼苗抽梢和叶片总量无明显提高,但生物炭与底肥配施的抽梢和叶片总量分别比对照高21.0%和70.0%。施生物炭后新叶中氮则随生物炭量增加而降低。除对照老叶外,磷含量在老叶和新叶中均随生物炭量增大而提高;同时,不同炭处理老叶和新叶中钾含量表现为:1%C>2%C>CK,F>F+2%C>F+1%C。因此,生物炭能改良酸性红壤,也有利于脐橙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0.
为明确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适宜的成熟采收特征、成熟度与烟叶产质量关系,确定最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成熟度标准,形成优质上六片烟叶成熟采收技术规程,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采收梯度,在田间进行烟叶成熟特征描述和SPAD值测定,并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延迟10~11 d采收的上六片烟叶呈桔黄至深桔黄色,烟叶厚薄适中,结构疏松,成熟度好,油分足,光泽强,色度浓,弹性好,经济效益较高,感官质量评价最好。此时,上六片烟叶的田间成熟特征为叶脉基本全白,叶片颜色为淡黄色,成熟斑较多,上三片和下三片相对应的SPAD值分别为5.4~5.7和6.4~6.9。因此,豫中烟区上六片烟叶应适当延迟10~11 d采收,此时可获得产质量均较好的优质上部烟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