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53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32篇
  247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为了解黄腐酸、褪黑素、水杨酸三种浸种剂对硫酸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调节效应,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黄腐酸(0.5、1.0和1.5 g·L-1)、褪黑素(0.01、0.05和0.10 mmol·L-1)、水杨酸(0.1、0.5和1.0 mmol·L-1)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随后与未处理的小麦种子一并采用100 mmol·L-1 Na2SO4溶液培养,测定各处理下小麦种子萌发期的生长生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其耐盐性。结果表明,0.5~1.5 g·L-1的黄腐酸、0.01~0.10 mmol·L-1褪黑素、0.1~0.5 mmol·L-1水杨酸浸种均提升了小麦根系活力、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小麦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缓解了盐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胁迫程度,增强了小麦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促进了小麦的萌发生长。其中,1.5 g·L-1的...  相似文献   
992.
微咸水波涌畦灌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田间试验结果,对灌溉后土壤剖面和沿畦长方向的水盐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灌水量相同时,灌水结束后波涌灌和连续灌0~100 cm土层含水率在整个畦田上存在较大差别.比较灌水均匀度的结果可知,供水时间为90 min时,N=3,r=1/2,T_(on)=30 min的处理含水率离散程度最小,灌水均匀度最满意.从主根区含盐量的变差系数来看,连续灌明显高于波涌灌,说明微咸水的波涌灌在畦首到畦尾的盐分分布离散程度低于连续灌.因此灌水方式的改变在不增加灌水量的条件下改善了土壤水盐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93.
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入渗特征和离子迁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劣质水,进行均匀土柱一维垂直入渗实验,对矿化度不同的入渗水在土柱中入渗后的剖面含水率分布和土壤入渗率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剖面的含盐量以及入渗后盐分降低区深度随入渗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盐水入渗能够改变土壤结构,并增强土壤导水和持水能力,但随着进入土壤中的钠离子数量增加,土壤的导水和持水能力并非由矿化度一个因素决定,而是由入渗水矿化度和钠离子数量共同决定.当矿化度低于3 g/L左右时仍可以对土壤上层的盐分有一定的淋洗作用,但当矿化度进一步升高时,入渗水对供试土壤的盐分几乎没有淋洗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微咸水连续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微咸水,2003~2005年在中科院河北南皮生态实验站连续以3g/L的微咸水对冬小麦进行田间灌溉试验,分析了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含盐量、土壤溶液盐分含量、电导率以及冬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为建立华北地区冬小麦微咸水灌溉的合理灌溉制度和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连续利用3g/L的微咸水灌溉,会造成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尤其在降水量偏少的年度会使作物受到盐分胁迫。微咸水灌溉比旱作增产,灌溉三次比灌溉两次产量高,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应尽量避免连续用微咸水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995.
水 产 动 物 的 水 霉 病(saprolegniasis)是常见疾病之一,至今尚缺乏能有效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因为水霉菌丝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也比较广,在8~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而在水温10~15℃的范围是最适宜水霉菌的生长与繁殖温度,当水温上升到25℃以上时,水霉菌的繁殖力会趋于减弱,其感染能力也会随...  相似文献   
996.
磁珠富集法筛选西施舌微卫星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FIASCO)筛选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获得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次的微卫星序列38个,其中完美型占68.4%,非完美型26.3%,混合型5.3%。除探针中使用的CA和GA 2种重复外,还得到ATTG、CGTG和TGTTG的重复序列。微卫星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46次,最高为70次。利用这些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4对引物。该研究筛选出的微卫星标记为进一步研究西施舌的遗传多样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果穗露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果穗露顶的最适遗传模型是E-0,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4. 61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 680和-0. 742,主基因遗传率在B_1、B_2和F_2中分别是60. 41%,81. 28%和83. 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6. 74%,5. 90%和5. 04%,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2. 85%,12. 82%和10. 97%;上述结果表明,玉米果穗露顶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F_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果穗露顶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98.
土壤水力参数对点源入渗湿润体形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点源积水入渗的运移机理,以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为基础,利用HYDRUS软件对点源积水入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与验证,分析点源积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平湿润锋与垂直湿润锋的比值(湿润锋比)和土壤水力参数(进气吸力、形状系数以及饱和导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土壤饱和扩散率建立水平湿润锋运移模型。结果表明:细质土壤(进气吸力大于11 cm)的湿润体形状近似为以积水中心为椭圆心、以垂直湿润锋和水平湿润锋为长半轴和短半轴的椭圆体,而粗质土壤(进气吸力小于8.7 cm)湿润体的椭圆心位于积水中心下方,从而导致短半轴大于水平湿润锋、长半轴小于垂直湿润锋;细质土壤的湿润锋比随时间变化较小,可近似为常数,土壤湿润锋比与形状系数和饱和导水率之间无显著的函数关系,但与进气吸力呈线性递增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9;湿润锋运移过程可以采用入渗时间的幂函数进行拟合,且幂函数系数和指数可以分别用土壤饱和扩散率的一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进行估计,经验证得到的模型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分析点源积水水盐运移等问题提供机理性依据,也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规划设计滴灌系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马铃薯生长指标与有效积温间关系,以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生长指标,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区马铃薯生长特征,建立了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的普适生长模型。研究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600℃(块茎形成期)、900℃(块茎膨大前期)、1 100℃(块茎膨大后期)左右时,相应的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有效积温小于900℃)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大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在块茎膨大期(有效积温大于等于900℃)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率则大于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率。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过程均为S形变化曲线,即马铃薯各指标生长曲线呈现慢-快-慢的特征,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描述马铃薯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生长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实现增产高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系统分析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构建便于实际应用的作物生长模型,在对现有叶面积指数模型参数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利用修正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水稻3种作物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特征,并确立了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参数a、b和c与相对有效积温特征值有关,随着c的增大,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且其增大或减小速率均与相对有效积温有关;参数a、c与b之间也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基于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相对化修正Logistic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描述冬小麦、夏玉米和水稻3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增长过程的单参数Logistic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相对叶面积指数的增长变化过程。该简化模型参数少、形式简单、便于分析,因此易于应用,对建立其他作物的单参数相对叶面积指数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