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6篇
  13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探究草鱼体脂性状的变异特征及相关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296尾17月龄草鱼的15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草鱼体脂性状(腹脂指数IPF、肝胰脏粗脂肪含量HLC、肌肉粗脂肪含量MLC)具有丰富的变异特征,变异系数范围为21.30%~47.04%。相关分析发现,草鱼3个体脂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草鱼脂质沉积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同步性。进一步的因子与聚类分析显示,观测的15个草鱼数量性状大致分为4类,包括体型因子、体尺因子、脏器指数因子和体脂含量因子,其中IPF归属于脏器指数因子,HLC和MLC二者组成体脂含量因子。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草鱼形态性状对3个体脂性状变异的解释量范围为7.45%~24.83%,相较而言,矢状面体型SS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体脂性状。研究表明,草鱼体脂性状具备较大的选育潜力,其中IPF整体显示出较好的关联性,可作为代表性目标性状用于育种实践。本研究为草鱼体脂性状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在对自然海区和池塘养殖的仿刺参消化道内含物中砂砾粒度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粒度的砂砾作为试验材料,对苗种培育阶段不同规格仿刺参的摄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对摄食的砂砾粒度的选择性十分显著,自然海区仿刺参依生存环境的差异,其消化道内砂砾粒度组成比例略有差异,但其60%粒度组成区间为0.0625~0.5 mm;池塘养殖仿刺参消化道内砂砾粒度组成60%粒度区间为<0.25mm;室内试验中,在各粒级砂砾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各试验组仿刺参均表现出一致的粒度选择性,在其选择的砂砾颗粒粒度中,60%以上的颗粒粒径为0.125~0.5 mm.因此可认为仿刺参摄食砂砾粒度的选择范围为0.125~0.25 mm.  相似文献   
6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对猪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肉色鲜红、肌内脂肪含量高、肌纤维细、肉质嫩而多汁、口感风味佳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这是国外"杜、长、大"等猪种无法比拟的.枣庄黑盖猪,俗称"枣庄黑猪"或"盖子猪",属于华北...  相似文献   
64.
利用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新品系无菌苗不同部位,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途径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子叶、下胚轴、叶柄、叶片及根段在MS+0.5mg·L-1 6-BA+1~2mg·L-1 2,4-D培养基上都极易诱导出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0.5mg·L-1 6-BA+1.0mg·L-1 2,4-D,添加2,4-D比NAA更利于愈伤的增长和保存;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0.75mg·L-1 6-BA+0.5mg·L-1 NAA,最高分化率为16.67%,且分裂素6-BA优于KT,6-BA与NAA组合比与IBA组合更有利于红三叶愈伤组织的分化;茎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1 6-BA+1.0mg·L-1 IBA,再生苗的增殖效果IBA>NAA,2,4-D不利于茎芽生长;最佳生根条件为50mg·L-1浓度的IBA中浸泡1h后植入含0.5mg·L-1 IBA的MS中,生根率达80%,红三叶新品系IBA生根最大极限浓度为0.75mg·L-1,浓度过高表现出对根系生长的毒害。  相似文献   
65.
为查明"三北"防护林建设前后农耕地和退耕地土壤保持效益变化,利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技术,选择了防护林建设较为成功的张家口坝上地区(风力侵蚀区)作为典型区,研究了农耕地以及退耕地土壤137Cs和210Pbex的剖面变化规律及其示踪的土壤侵蚀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耕作的混匀作用,农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均呈均匀态分布;退耕地土壤剖面中137Cs和210Pbex则表现为表层(0~5cm)浓度最高、下层(5~25cm)浓度均相对较低且分布相对均匀的形态,这表明退耕后坡地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形态均会发生一定变化,退耕驱动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导致运用土壤核素估算侵蚀模型在该区域难以适用;2)基于土壤137Cs和210Pbex剖面变化规律,利用210Pbex质量平衡方程,提出了退耕地土壤210Pbex土壤侵蚀估算模型;3)利用137Cs比例模型估算退耕地土壤侵蚀速率为27.94±11.92 (t/hm2·a),农耕地侵蚀速率为29.11±14.42 (t/hm2·a),而利用修正后的210Pbex转换模型估算得到"三北"防护林区退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82.16±14.36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为-41.28±33.91 (t/hm2·a);农耕地造林前平均侵蚀速率为68.55±22.11 (t/hm2·a),造林后平均侵蚀速率-8.52±47.32 (t/hm2·a)。这表明137Cs示踪技术主要表征了1963年以来该区坡地土壤侵蚀和沉积的平均结果,而210Pbex示踪技术则可以较好地示踪防护林建成前后的土壤侵蚀变化。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相比于"三北"防护林建成之前,建成之后该区农耕地和退耕地的土壤侵蚀速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均由前期的风沙侵蚀转变成了风沙沉积。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西部地区林业科技人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科技人才建设的三点建议,包括:增强吸引力,大力引进人才;不拘一格造就人才;加强人才学研究,创新人才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67.
68.
分析指出困难立地关键在于造林苗木成活困难,其难点包括种苗匮乏、地理位置偏僻、土壤水分有效性低、苗木蒸散强烈、苗木根系再生困难等,提出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圃内苗木耐旱驯化、保留原生植被整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转变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69.
他感作用及其林学意义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介绍他感作用研究历史、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苗圃育苗失败、边行优势、小老树、散生树种、林网胁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双低等常见林学问题,都是他感作用的结果,或其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相关论述,提供铅笔柏受群众杨他感抑制的一则实例,提出挥发性他感物质改变茎尖向性生长可能是一种他感作用形式,以及植物吐水作为他感物质释放的可能途径。从植物次生代谢和进化角度进一步阐释他感作用,结合植物生物学特点,分析认为他感作用是植物的攻击性防御手段,其效能强度依次为抑制竞争者种子萌发、根尖生长、茎尖生长、侧芽萌发、全株生长和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70.
乡土树种概念及其简易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树种含义明确,尽人皆知,却难于判定。为了提高乡土树种的判定能力,从分析乡土树种概念及其应用价值入手,研究了树种俗名的命名原因、命名方式,认为俗名具有与文献记载相同的记录价值,可以用作乡土树种判定标准,并简略定义乡土树种为土生土长有土名的树种。最后概要介绍,在走访调查俗名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方言差异引起的误听误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