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为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选育兼具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方法】对由甜糯双隐性(wxwxsh2sh2)玉米自交系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鉴定筛选出的较好的20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采用问比法进一步种植筛选,调查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并依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参试玉米组合中,综合评分〉90.0分的有14个,排名前10的组合是SW13〉SW07〉SW03〉SW20〉CK〉SW15〉SW11〉SW05〉SW06〉SW16,组合SW13、SW07、SW03、SW20综合评分高于CK。【结论】组合SW13、SW15、SW07、SW03和SW20生育期、苗期长势、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外观品质和品尝品质等综合评价优于其他组合,可进一步参加广西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2.
多年来,实现木材自动检测是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努力想解决的难题之一,其中有"南林-1型"原木直径光电测量仪、瑞典的"雷玛"型、美国的"大气科学"型等,其原理大致采用激光扫描、平面镜反射、抛物镜聚焦、光电管接收的方获得一系列脉冲信号(史伯章等,1979).  相似文献   
23.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甜糯双隐基因型玉米种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传统育种技术选育甜糯玉米自交系过程长、效率低的问题,以超甜玉米与糯玉米杂交组合的甜质S1家系为材料,利用与糯玉米隐性基因(wx)紧密连锁的3对SSR标记phio22、phio275和phio61进行辅助选择选育。结果表明,引物phip22的PCR扩增效果较好,在玉米苗期成功鉴定出含有双隐性纯合wxwxsh2sh2基因型的甜糯玉米单株9株,含WxWx显性纯合基因个体9个和含Wxwx杂合基因个体22个,从而在甜质S1家系早代实现了隐性纯合wxwx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甜糯双隐基因型植株连续自交4代,获得一批优良甜糯双隐玉米自交系:糯集02A79×金银甜、柳糯5号×华珍-1和金银甜×宜糯02A81—1。利用这些自交系与当地优良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获得产量、株型、抗性、品质优良的3个组合:(糯集02A79×金银甜)×玉美头601—1、(柳糯5号×华珍-1)×玉美头601—1和(金银甜×宜糯02A81—1)×玉美头601—1。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明显提高甜糯玉米育种效率,加快甜糯玉米自交系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4.
应用SSR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都是优质食品和优质饲料来源。由于其优良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大部分糯玉米在亚洲地区被作为食物消费,优质蛋白玉米则主要作为饲料。但是,当前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遗传育种因其狭窄的遗传种质基础而发展缓慢。为创造一种兼具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优良特性的玉米类型,并探索一条能同时拓宽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以满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育种和生产需要,通过以2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4个糯玉米自交系杂交获得的4个杂交组合为基础材料,利用传统育种技术辅以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了18个优质蛋白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大部分在氨基酸总含量、赖氨酸含量上都高于血缘亲本,并具有优良的抗病性、胚乳硬度和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25.
姚远  余光辉  滕辉 《土壤》2023,55(4):718-728
铁氧化物和溶液相亚铁常在厌氧土壤环境中共存。铁氧化物能够加快亚铁的氧化速率,且控制亚铁氧化成矿产物的类型,同时,亚铁与铁氧化物组成的系统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能够有效还原重金属及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亚铁能够催化铁氧化物晶相转变,导致铁氧化物结构和表面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相关重金属、有机质的环境行为。本文综述了铁氧化物催化亚铁氧化成矿、铁氧化物-亚铁系统还原污染物以及亚铁催化铁氧化物相变的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最后,对未来在自然土壤中研究铁氧化物-亚铁界面反应及其环境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