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331篇
农学   185篇
基础科学   291篇
  208篇
综合类   1819篇
农作物   187篇
水产渔业   287篇
畜牧兽医   691篇
园艺   320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本文综述说明了茶黄素的来源,结构,功效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2.
自然环境下重叠果实图像识别算法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非结构化自然环境中光照变化和对象重叠特征等外界因素给图像处理带来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自然环境下重叠果实的图像识别与边界分割的组合优化算法。该组合优化算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噪声滤波处理,然后利用Sobel算子以及改进算子的最大类方差法(OTSU)来辨识重叠果实目标;接着采用K-means算法对重叠目标的像素进行聚类得到单个目标位置,再结合边缘检测结果的连通域分析及区域生长获得单个目标边界的大致区域;最后利用基于限制区域的分水岭算法,得到目标的精确边界。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组合优化算法不仅可以在自然环境下从重叠物体图像背景中识别出重叠目标,而且还可以从重叠目标中分割出单个目标的精确边界。  相似文献   
113.
有机肥料对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讨论了施用有机肥对西瓜,烟草和蕃茄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多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有利于西瓜糖分增加;烤烟上等品率提高和改善蕃茄果实的品质。.由于有机肥料具有养分完全组成和供肥性能好,能改善作物营养并促进养分平衡,抑制高氮对品质的负作用,使供氮性能与作物需求趋向协调,有利平衡作物的碳氮代谢过程。有机肥还能影响不同内源激素浓度及比例,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4.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具有适应性强、主根明显、用途广、速生丰产等优点。然而营造的人工马尾松纯林,树种层次单一,结构简单,针叶化明显,弱点逐渐暴露出来,导致林地地力衰退、林分抗逆性差、火灾频率增加,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多样性、多层性,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林分的生态环境,提高生产力。营造马尾松混交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技术措施,而且涉及到对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尤其是种间关系的全面了解。良好的混交模式应该既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产量,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马尾松属阳性树种,林冠稀疏,透光度大,深根发达。  相似文献   
115.
对前期提出的三平移并联机构2P4R(Pa)-PR(Pa)R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及其性能优化。首先,基于该机构的符号式位置正解,直接求得其各杆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然后,采用基于虚功原理的序单开链法,对该机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并通过比较3个驱动力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验证了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进一步,以杆件长度和质量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可达工作空间和能量传递效率两种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的二级递进优化,得到机构在上述两种性能指标下的最优解,使机构可达工作空间性能指标提高56.2%,全局能量传通效率性能指标提高63.6%,为机构设计与样机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采用3-PRRP(4r)并联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在机构移动副处的主负荷方向上辅以磁流变阻尼器(MRFD),采用LQR最优控制算法对装置进行半主动控制,从而实现对车载仪器的多维减振。实验结果表明,该MRFD多维减振机构具有良好的多维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7.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淤地坝纪录的泥沙沉积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淤地坝是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在拦蓄泥沙的同时,也记载了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历史变化过程及特征.该研究根据流域历史降雨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关地沟小流域淤地坝1959~1987年泥沙沉积旋回变化及各旋回层泥沙中、小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表层土体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含量,研究了小流域侵蚀产沙变化过程及泥沙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小流域在淤地坝建设初期,侵蚀产沙强度很大,其后产沙强度由强变弱,呈显著降低趋势,淤地坝内沉积泥沙的70%来源于沟间地;微小流域与较大流域在泥沙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土地退化/恢复中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EPIC公式计算了不同开垦和退耕年限的土壤可蚀性K值,对黄土高原典型自然恢复区子午岭林区土地退化/恢复过程中土壤可蚀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开垦后,土壤颗粒向粗骨化方向发展,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可蚀性逐渐增强;土地退耕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肥力水平提高,可蚀性逐渐减小;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以及团聚度与土壤可蚀性K值相关最为密切;土壤可蚀性的强弱本质上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恢复植被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强土壤团聚度,是降低土壤可蚀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9.
通过转基因手段改善作物产量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的作物转基因研究主要针对于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开展,而产量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种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控制.其中,光合作用、氮素同化、碳源分配、植株株型等生理过程是产量形成的基础.随着植物基因组测序工程的逐渐完善,控制上述生理过程的许多基因已被成功分离,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修饰,最终获得了产量性状得以明显改善的转基因植物.虽然目前对于基因如何调控每个性状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但是这些基因的获得及其增产功能的验证为作物的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方法.随着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对功能基因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源、流、库、株型、氮素及水分利用率等几方面入手,对近10年来控制植物产量性状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为高产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mg·L^-1的浓度组中,3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