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RT—PCR方法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IgG1 Fc片段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该Fc片段基因长699bp,具有完整的铰链区、CH2和CH3结构区,与GenBank中人IgG1重链Fc片段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将Fc片段基因与pPICZaA酵母载体连接先构建pPIgG1质粒,然后将抗脂肪细胞40000特异膜蛋白的噬菌体scFv抗体基因插入到pPIgG1质粒,构建pPIgG1-scFv酵母表达载体。序列分析表明,scFv基因与Fc片段基因拼接正确,阅读框正确无误,表明成功构建了抗脂肪细胞40000特异膜蛋白scFv—Fc融合抗体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本试验为下一步在毕赤酵母中大量表达与IgG结构相似、具有较高亲和力和生物活性的scFv—Fc融合抗体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配置方式对喷灌机组整体性能的影响,明晰不同配置方式的特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以轻小型灌溉机组4.4CP-45为例,分别以单位面积上资源消耗,如机组能耗、年费用及使用年限内总费用等为评价指标,结合实际使用配置方式,采用遗传算法,讨论平坡条件下配置不同喷头10PXH、15PY、20PY及40PY时的喷头数及管径等最优组合方式,并对每种配置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3个优化目标下机组最优配置方式的对比,较好地反映出每种配置方式的优劣,与实际使用方式吻合较好。配置40PY 喷头时,机组单位能耗高,但年费用很低,适于抗旱或大田作物的灌溉;配置15PY 喷头时,优化配置下的机组能耗比初始配置时降低7.3%,比配置20PY降低8.3%,同时各项费用都比较低,灌溉均匀性高,但移动时劳动强度较大,适于经济作物或植物幼苗的灌溉;配置20PY喷头时,机组总费用最低,为6284.8元/hm2,比初始配置降低15.4%。所有配置方式下能耗费、运行费分别占据机组年费用及总费用的主要部分,有必要通过配置优化或采用中低压喷头、改善管理以降低系统能耗。该研究可以为机组的合理设计、喷头选择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MeJA调控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花时性状的效果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为利用MeJA调控杂交亲本的花时,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的制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来自不同生态区的35份粳稻品种为试材,于抽穗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调查不同生态区育成的粳稻品种对MeJA响应的差异及其对株型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张毅  陈洁  汪磊  付俊辉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4):299-306
为研究加水量对不同和面时间下面片质构及蛋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质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探究面片质构、二级结构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对面片色泽、巯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面片的拉伸力与硬度呈下降趋势,延展性与黏性呈上升趋势,面片亮度(L*)值和红-绿(a*)值升高。加水量为40%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稳定型的β-折叠与α-螺旋含量较高,巯基、大分子量聚合体蛋白含量较低,面片综合质构特性较好,有利于高水分含量面制食品的生产。不同加水量下,和面时间对面片质构及蛋白特性的影响不同。和面15 min时,面片延展性较好,拉伸力、硬度适中,黏性、巯基含量较低,β-折叠含量较高,适度的和面时间能够促进面片面筋网络的形成,有利于提高面片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65.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土壤环境中分布广泛。由于不易从土壤颗粒中解吸,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低,化学、生物与物理修复技术对土壤中HOCs的修复效果常受到抑制。表面活性剂对HOCs具有增溶能力,常被用于强化其他修复技术的处理效率。本文对近20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强化土壤化学、生物或物理技术修复土壤HOCs污染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比较分析了各类表面活性剂强化技术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和表面活性剂泡沫是表面活性剂强化土壤HOCs修复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单倍体育种的实践应用出发,提出单倍体育种关键技术环节的改进与田间可操作性,以及玉米单倍体育种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水利工程是人类建造人工建筑物,对自然水体进行治理、调配和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的一门科学:但是在水利工程的发展初期,由于大部分工程项目只注重人类社会的需求,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得很多早期的水利工程建筑影响了水体的健康,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水环境资源的同时,开始重视对水体本身的保护,由此诞生了水利工程学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一生态水利工程学。  相似文献   
68.
69.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1-186
农业旱灾脆弱性是涉及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承灾体3方面的复杂系统,其脆弱性程度决定了干旱灾害的生成和强度.科学评价农业旱灾脆弱性对防旱抗旱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德尔菲法的改进TOPSIS模型,对2006-2012年期间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0.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