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8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396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375篇
  268篇
综合类   1771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211篇
畜牧兽医   577篇
园艺   214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64年   1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择不同的施肥(无机+有机)和覆盖模式,2012-2015年在典型的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干物质转移、糖代谢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分析糖含量与产量、物质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比较对照T1(不施任何肥料),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籽粒产量,依次为高量化肥+有机肥(T6)>等量化肥+有机肥(T4)>高量化肥+地膜覆盖(T5)>等量化肥+地膜覆盖(T3)>常规化肥(T2)>不施肥(T1)。增施有机肥(T4、T6)提高后期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比率、贡献率,增加粒重,并保证较高的有效成穗,从而增加籽粒产量,处理T6、T4分别比对照T1增产119.22%和118.24%。地膜覆盖(T3、T5)增加了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干物质累积量和单穗粒数,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相反,地膜覆盖(T3、T5)降低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增施氮肥(T3~T6)提高了叶片干物质累积量,但过多的氮肥不利于籽粒增重,并降低了干物质转移比率和贡献率。不同的施肥+覆盖模式(T2~T6)降低了灌浆中前期(10、20 d )各个营养器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延缓了前期叶片和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下降的速度,叶片、茎秆、叶鞘、颖壳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快的时期均在花后30~40 d,籽粒在花后10~20 d。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位面积穗数、穗长、旗叶面积均与中前期(花后10、20 d)叶片、茎秆、叶鞘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证实,在甘肃旱地雨养农业区,结合有机肥施用(T4、T6),适当增加氮、磷用量完全能达到地膜覆盖对籽粒产量的增加,是更为持续、稳产的旱地小麦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2.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金寨县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选取56个样点采集土样,分析该区域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海拔高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0~20 cm土层有机碳碳平均含量为3.07%,变幅0.94%~15.67%;30~40 cm平均含量为1.98%,变幅0.17%~8.54%;50~60 cm平均含量为1.68%,变幅0.46%~7.81%。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高海拔处有机碳含量稳定,低海拔处变化大,这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有机碳含量季节变化显著,秋季含量高于春季,表层季节变化比深层显著。该林区0~2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8.28~8.31)×105 t,30~4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5.46~5.73)×105 t,50~60 cm土层碳蓄积量为(4.68~5.33)×105 t。  相似文献   
103.
天祝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1951 ~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天祝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并对其进行异常性分析.研究表明,近60年天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17℃/10a;四季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对天祝县气候变暖起了关键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4%/10a;四季中春、夏、冬3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秋、冬季降水均明显持续增加,而夏季降水的持续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最大.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异常分析,天祝气候向暖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冯春  汪龙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9-8152
[目的]采用直接和经高温预处理2种方式进行污泥蚯蚓堆肥,考察温度、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2种方式的异同。[方法]通过加入不同物料(稻壳、锯末、磷矿粉、粉煤灰、菜叶、果皮)改变污泥蚯蚓的有机质配比,观察pH、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蚯蚓堆肥处理城市污泥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蚯蚓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在55%~70%;蚯蚓堆肥原料有机质含量控制在40%~60%;采用半腐烂的菜叶和果皮调节pH,使蚯蚓和微生物在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生活;经高温堆肥一次发酵预处理后的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始终呈下降趋势,直接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结论]普通和高温预处理下污泥蚯蚓堆肥可行,堆肥影响因素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105.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全域旅游,积极筹建覆盆子鲜果采摘园和观光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分析了覆盆子产业发展前景和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6.
在对试验资料的定量分析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利用“雄风”4.1专家系统工具,建立了河套灌区秋浇管理决策专家系统,包括早秋浇的原因和优点、秋浇决策预报、保墒调墒措施方案的确定及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四个子系统。对提高灌区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及推广该项技术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安徽大别山地区气象观测历史资料,分析了冬季大雾的气候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安徽大别山区冬季雾日年际变化大,雾日表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特征;冬季晨雾气象条件表现为海平面气压在1010~1035 hPa之间,气温15℃以下,露点温度和气温范围相近,平均风速在4.0 m/s以下.形成大雾的500 hPa高空天气形势分...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平板电脑实地开展浙江淳安古树资源调查,对资源总量、古树树种、生长因子和分布格局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淳安共有古树4744株,其中,散生古树2260株,古树群古树2484株;按保护级别分,一级古树294株,二级古树946株,三级古树3504株。2)古树隶属于39科65属96种,起源古老残遗成分多,地理成分多样,分布型以热带和温带为主,中国特有成分少,珍稀树种古树有10种459株。3)古树树高区段10-25m共3865株占81.47%,胸围区段100-399cm共3979株占83.38%,平均冠幅区段5-14.99m共3256株占68.63%;年龄区段100-299年共3504株占73.86%,树龄1000年以上古树15株。4)古树水平分布以淳安西南和西部数量最多,乡镇分布以汾口镇古树最多,垂直分布海拔区域100-200m古树2107株占44.41%。  相似文献   
109.
110.
观光栽培旨在为都市居民、游客和中小学生提供个观赏、学习、体验和参与农业种植、管理、收获和认识农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了解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场所.除了前述的观光农业的设施模式以外,观光栽培的技术模式与常规农业有更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