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64篇
  91篇
综合类   896篇
农作物   177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8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解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花生种子萌发规律,对不同贮藏条件做出评价,并为花生种子贮藏条件及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大果(豫花9326)和小果(远杂9102)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真空、低温和室温3种贮藏方式贮藏1年,以当年收获的种子为对照,测定供试种子的初始含水量、重量及体积。对不同处理种子的活力及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影响了种子萌发能力及生理特性;相比当年种子,不同贮藏方式均影响了种子的吸水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了发芽能力;当年种子的发芽势为23.12%~25%、发芽率为98.37%~100%、发芽指数为13.93~14.28,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真空贮藏1年的种子发芽指数为6.07~6.78,低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2.14~13.57,室温贮藏发芽指数为1.78左右;相比当年种子,室温贮藏、低温贮藏、真空贮藏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增加99.18%、31.50%、54.78%; MDA含量增加36.22%、81.94%、169.02%;经过不同方式贮藏后,2品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室温贮藏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较当年收获的种子下降了57.35%、30.47%;低温贮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了28.67%、16.94%,降幅较小;不同品种比较,小果品种的耐贮性要好于大果品种。不同贮藏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花生种子的生理活性和萌发能力,3种贮藏方式比较,低温贮藏条件对种子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72.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24份高品质陆地棉品系分别为A001、A016、A018、A106、A107、A111、A112、A113、A201B、A203B、A210、A301、A402B、A405B、A407、A408、A413、A705,A708、A709、A9—1、P2、P4。  相似文献   
73.
汤飞宇  张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03-4504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中、低产3大类型在株铃数、衣分、衣指、果节数和生育期等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高产类型的株铃数、衣分和衣指最大,而果节数和生育期最小(短)。株铃数和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铃数、铃重和果节数对高品质陆地棉单株皮棉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纯化出18株内生真菌,采用拮抗试验测定了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发现疣孢漆斑菌DBR-11对多数供试菌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测定了DBR-11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高,质量浓度为5 g/L时,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有效中浓度(EC50)为0.007 2~0.446 5 g/L,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0.007 2 g/L;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72 h对15种供试动物病原菌中的7种能完全抑制,最低抑制浓度(MIC)为0.062 5~0.25 g/L,其中对痢疾志贺氏菌的抑制活性最高,MIC值为0.062 5 g/L。DBR-11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研究不同铃重类型抗虫杂交棉棉铃性状的差异及与铃重的相关性。以3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和6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配制36个正反交组合。以单铃重为聚类指标,采用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和欧氏平方距离将36个杂交组合分为大、中、小铃3种类型。对3种类型的单铃重和11个棉铃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铃壳重、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重、单铃种子数、单粒种子重、铃横径和铃纵径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粒种子纤维重、单铃不孕子数、不孕子率和铃壳率差异不显著;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多数棉铃性状与单铃重的相关性在不同铃重类型间表现基本相同。单铃种子重对单铃重的贡献最大,依次是单铃皮棉重、单铃种子数。铃壳率、单粒种子重、单粒种子纤维重、铃纵径与单铃重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大中铃重类型的铃重与铃壳重的简单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通过棉铃性状的调控提高单铃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以新疆3县812份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采用农业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制度安排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扩大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户主的文化程度对推广农业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7.
生物技术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其品质改良一直是花生育种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采用常规育种的同时 ,生物技术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发展较快 ,它对于促进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提高育种效率、拓展育种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快速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笔者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标记及遗传转化等在花生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1 组织培养技术1 .1 胚培养胚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发展最早的技术 ,主要用于远缘杂交时培养杂种幼胚以克服因胚乳发育不良而…  相似文献   
78.
2018年燕山板栗产区由于气温较高、天气干旱,造成了大面积虫灾,尤其是栗斑蚜、红蜘蛛、栗癭螨、舟形毛虫、刺蛾、栗粉舟蛾等食叶害虫更为严重。造成了燕山板栗产区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为此,应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否则将造成严重减产,虫灾严重区域下年还可能绝收,后果极其严重。  相似文献   
79.
为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离体叶段喷雾法监测标准,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3年采自河南、河北省部分麦区的101个小麦白粉病菌野生菌株对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敏感性的EC50范围为0.239 8~7.558 5μg·mL-1,平均为3.561 2±1.881 3μg·mL-1;其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喷雾防治时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杀菌剂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80.
本文采用模拟人工淹水逆境的试验方法,研究花生生育后期,湿涝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下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涝胁迫可使花生的百果重、百仁重、饱果率、出仁率、单株生产力、单株结果数和产量明显降低,籽仁脂肪和油酸含量有所降低,蛋白和亚油酸含量有所提高。湿涝胁迫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程度:结荚期胁迫危害大于成熟期,平作种植危害大于起垄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