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164篇
  91篇
综合类   896篇
农作物   177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82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不同导叶位置对S型轴伸式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种不同导叶相对位置的方案,并分别针对小流量(Q=0.8Q0)、设计流量(Q=1.0Q0)、大流量(Q=1.2Q0)3种工况下的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并分析计算结果的外特性与内特性,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泵装置效率和扬程随导叶相对位置逐渐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导叶与叶轮之间的相对距离存在最优值A=10 mm,在此位置时,泵装置效率和扬程相对最高,导叶体水力损失与出水流道水力损失相对最小,导叶体对于动能的回收能力强。小流量与设计流量工况下,出水流道进口平均涡角的大小随导叶相对位置先减小后增加,对应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大流量工况下,平均涡角不随导叶相对位置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20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系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及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株铃数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说明继续改良高品质系的产量性状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79.07%~89.47%之间,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中以衣分和铃重最高,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1%和81.85%,单株皮棉重最低,为55.05%。单株皮棉重与株铃数、株铃数与果枝数成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利用与单株皮棉重遗传相关较强的多个性状构建的选择指数,比单纯选择单株皮棉重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皮棉重、株铃数、果枝数和果节数结合选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3.
我国是土壤缺磷的国家,筛选发掘耐低磷的种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土壤有效磷含量为8.53mg/kg与5.55mg/kg自然条件,以农业部948项目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采用的25份种质资源为供体亲本、云南优质高原粳稻品种滇粳优1号为背景构成的311份BC3F3世代和319份BC4F3世代的导入系为材料,分析耐低磷相关性状并以之为指标评价筛选导入系的耐低磷特性。结果表明,分蘖数、有效穂数、穗总粒数是较好的耐低磷筛选和评价指标;以中优早81为供体的1个株系在两试验点均表现耐低磷,还有2个株系仅在宜良试验点表现耐低磷,推断中优早81具有耐低磷特性,所形成的相关3个株系可以作为磷高效品种选育和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4.
S形贯流泵装置多工况过流部件水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研究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采用CFD技术对泵装置进行了多工况全流道的数值计算,分析了泵装置各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重点阐述了3种特征工况(小流量工况KQ=0.368、最优工况KQ=0.490、大流量工况KQ=0.613)时转轮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摩擦力线、各轴向弦长位置的轴向速度分布以及导叶体内部流态和回收环量效果。结果表明:在轮缘侧的叶片压力面静压值较大,在轮毂侧的叶片吸力面的静压值较大,轮缘侧较小,且随着展向位置Span值的增大,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差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在最优工况时,从导叶体进口至出口,导叶体的静压值逐渐增大。随流量的减小,导叶体的回收环量比CH先减小后增大。在最优工况KQ=0.490时,回收环量比CH最小,其值仅为0.031。针对该泵装置进行了同尺寸的物理模型试验,获得了泵装置的综合特性曲线,在叶片安放角-2°时,新型S形轴伸贯流泵装置的最高效率达83.55%,此时流量系数KQ=0.443,扬程系数KH=0.828。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泵装置外特性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5.
微咸水和再生水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求代替水源,进行了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系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灌水水质和灌水量2个试验因素,灌水水质设计为低、中、高矿化度微咸水和再生水,清水作为对照;灌水量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95%、85%、70%、55%。试验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再生水处理增加土壤含盐量,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再生水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的含量;微咸水和再生水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在盐分累积严重的情况下根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66.
为了探究不同肉鸽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MMF(Morgan-Mercer-Flodin)和Weibull 五种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对0-4周龄的欧鸽(欧洲肉鸽)、白卡奴鸽和白羽王鸽体重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卡奴鸽和白羽王鸽两个肉鸽品种除了在4周龄时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周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低于欧鸽,整体生长发育变化呈现一致趋势。欧鸽绝对生长量均显著高于白卡奴鸽和白羽王鸽,相对生长率曲线基本上处于重叠状态。曲线拟合结果显示:五种模型均能很好的模拟肉鸽生长曲线,其拟合度都达到 0.9 以上,欧鸽和白羽王鸽的最优拟合曲线为Weibull,R2=1.000,而白卡奴鸽的最优拟合曲线为MMF,R2=0.999。有固定拐点的生长模型有一定的限制,有灵活拐点的生长模型有更好的适用性,同时四参数生长模型要好于三参数生长模型,推荐使用四参数有灵活拐点的生长模型来拟合肉鸽生长曲线。拐点数据显示第一周属于乳鸽生长关键期,因此该时期要加强种鸽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7.
水稻白叶枯病严重制约水稻生产,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是目前防治该病害最环保有效的手段。为高效发掘、研究和利用抗白叶枯病基因,本文概述了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总结了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现状并对其功能类型加以分类,归纳了抗病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概述性研究报道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研究展望,认为应更深入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利用,并大力探究抗病基因与抗病相关因子的协同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68.
在Solidworks环境下建立了平面定轮闸门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有限元理论,应用COSMOSWorks软件,建立了闸门的有限元模型,对闸门在水压力作用下的整体变形及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有效反映了闸门的空间效应,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据此对闸门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估,也为闸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9.
人类对各种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需要确定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遗传图相比,物理图反映了基因或DNA标记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真实距离。依其作图方法分为三类,即限制性酶切图谱、重叠群图谱和DNA序列图谱。重叠群物理图是将获得的大片段克隆,如YAC、BAC克隆,依其在染色体上的真实顺序排列而成,主要应用于基因组测序、重要基因的图位克隆、靶分子标记开发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等,特别是为那些由于缺乏合适的作图群体而不能建立遗传图的物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从事基因组学研究的平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重叠群物理图构建研究的主要进展,比较分析了不同重叠群物理图谱构建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物理作图质量的建议,认为应根据基因组不同区域的特点,综合特异性探针的杂交、PCR筛选、酶切指纹分析、BAC克隆STC延伸、BAC末端测序等多种方法才能完成重叠群的构建。此外,物理图的构建还应努力整合各种基因组的资源和数据,如遗传连锁图、分子细胞遗传图、DNA序列图、EST数据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其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使用价值及应用范围。文章最后对重叠群物理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生物技术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 ,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其品质改良一直是花生育种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在采用常规育种的同时 ,生物技术在花生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发展较快 ,它对于促进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提高育种效率、拓展育种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快速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作物新品种提供了新途径。笔者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和基因标记及遗传转化等在花生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并指出了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1 组织培养技术1 .1 胚培养胚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发展最早的技术 ,主要用于远缘杂交时培养杂种幼胚以克服因胚乳发育不良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