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138篇
  68篇
综合类   747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526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PRV、PCV2与PPV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可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细小病毒(PPV)的三重PCR方法,根据Gen Bank登录的病毒相关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以上3种病毒的PCR诊断方法,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192 bp(PRV)、255 bp(PCV2)和759 bp(PPV)。对PRV、PCV2和PPV的核酸检测最低浓度分别为:2.5×10-2,2.2×10-3和3.7×10-2ng,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应用该方法对5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发现,PRV、PCV2和PPV的阳性率分别为16.1%、50.0%和19.6%,二重感染率为12.5%,三重感染阳性率为3.6%。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为快速高效地检测以上3种病毒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2.
为弄清贵州某野生动物园长臂猿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诊断和RT-PCR检测确诊等方法,对该野生动物园发病长臂猿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显示,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初步诊断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疑似流感病毒、支原体和细菌混合感染,RT-PCR/PCR检测确诊发病长臂猿为流感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结果表明造成该野生动物园长臂猿发病死亡的原因为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诊断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出了免疫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3.
今年,泰国农业部制订了一个促进虾类养殖有较快发展的五年计划,划定几个省份开辟虾类养殖的“经济区”。目前六个私营公司已经组成联合开发资源,发展虾类养殖业,并雇佣水产养殖专家、顾问,从事这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4.
水貂黄脂肪病主要是由于水貂采食了变质的肉、鱼等动物性饲料引起的一种脂肪代谢障碍病,以全身脂肪组织发炎、渗出、黄染、肝小叶出血性坏死、肾脂肪变性为特征。本病能引起水貂大批死亡,在繁殖季节可导致母貂发情不正常、不孕、流产、产后无乳,公貂利用率低、配种能力差。  相似文献   
85.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相似文献   
86.
汤春华 《畜禽业》2002,(1):49-49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种草养鹅以其周期短、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饲养操作简单的优势,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近郊农民纷纷效仿种草养鹅,鹅源来自四面八方.今春以来,某地雏鹅出现了一种以拉白色稀粪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农民损失惨重.经诊断该病由鹅副粘病毒病引起,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7.
为探索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太湖鹅生产性能的影响,将刚出壳太湖鹅雏鹅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半,每组饲喂不同粗蛋白水平的日粮。试验分为育雏期(0~4周龄)和育成期(5~11周龄)2个阶段,每个阶段将日粮粗蛋白分为3个水平,育雏期Ⅰa、Ⅱa、Ⅲa组为21%、19%和17%,育成期Ⅰb、Ⅱb、Ⅲb组为17.5%、16.5%和15.5%,其他营养成分基本相同。观测不同粗蛋白水平日粮对太湖鹅育雏和育成期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育雏期Ⅱa组增重显著大于其他组,Ⅰa组和Ⅲa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Ⅰa组饲料转化率显著小于Ⅲa组;育成期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但组间不同性别增重趋势不同,公鹅的增重随粗蛋白水平升高而变大,但各组间增重差异不显著,母鹅的增重随粗蛋白水平升高而变小,Ⅲb组增重显著大于Ⅰb组,各组间饲料转化率差异均显著,Ⅲb组最低,Ⅱb组最高。各组间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太湖鹅日粮粗蛋白水平育雏期以19%为宜,育成期公鹅以17.5%为宜,母鹅以15.5%为宜。  相似文献   
88.
猪圆环病毒1型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猪圆环病毒1型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试验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PCV1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PCV1全长基因组,将其定向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对其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到PK-15细胞中,经3次连续传代后,用PCR方法检测转染后盲传细胞中PCV2核酸,经测序鉴定所拯救出的病毒与亲本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PCV1感染性克隆具有感染性。PCV1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PCV基因组的功能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采用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对贵州省某猪场送检的疑似感染猪瘟病毒(CFSV)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FSV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送检的仔猪同时感染PCV2和PRRSV两种病毒,CFSV检测呈阴性。  相似文献   
90.
为了构建贵州白香猪γ-干扰素真核表达载体,试验以已构建的含有γ-干扰素基因的pMD-GZ-IFN-γ质粒为模版,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为501 bp的γ-干扰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所得IFN-γ基因克隆至经相同双酶切处理后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FN-γ。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至pcDNA3.1(+)的基因序列为γ-干扰素序列,说明γ-干扰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