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725篇
农学   314篇
基础科学   532篇
  246篇
综合类   1993篇
农作物   301篇
水产渔业   286篇
畜牧兽医   975篇
园艺   294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激光点云数据包含信息丰富、精度高,在森林演变、植物模型重构方面应用广泛。为提高树三维重构时的精度与真实感,提出一种基于实测点云数据的三维重构方法。首先使用Kinect 2.0采集树的双面点云数据,在树根附近放置塑料标准球作为标记,使用人工标记法粗配与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精配相结合的方式对获取的双面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得到树完整的点云数据;其次,引入生长角度约束改进空间殖民算法生成树的三维骨架,根据管道模型估算树枝粗度,使用广义圆柱体生成树干;最后对叶片单独建模,根据叶序规则添加树叶完成树的三维重构。以玉兰树、枫树以及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可视计算研究中心(VCC)公开库中的Limit Tree为例,进行重构实验,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逼真地模拟树的三维形态结构,较好的展现树的拓扑结构关系,重构误差在6.5%以内,可为虚拟树木三维建模、虚拟修剪以及树的拓扑结构分析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通过制备可乐定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和HRP标记的羊抗兔,构建间接ELISA检测法试剂盒,并进行性能测试评价。结果表明,吸光度百分比值与赛庚啶质量浓度的对数在0.1-8.1μ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7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675μg/L,检测限为0.2μg/L,回收率为81% ~109%,具备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动物尿样、血清和组织中的可乐定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93.
冯家新 《蚕桑通报》2017,(4):15-17,26
家蚕多元杂交种是指3个不同蚕品种间杂交的三元杂交种及4个不同蚕品种间杂交的四元杂交种。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家蚕多元杂交种推广应用的历史,并总结了我国家蚕多元杂交种推广应用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在信息化时代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更新工作意识,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学生图书馆信息进行整理,提升图书和各类资料的管理效率.在信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使用数字化模块对管理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信息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塑村落景观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取典型丘陵区重庆市荣昌区河包镇为研究区,以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为研究单元,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理念,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策略和方向。结果表明:(1)基于共生关系建立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更加符合丘陵区的实际情况。将研究区相距50 m以内的农村居民点斑块进行合并处理后,其数量由2 584个减少到1 047个,实现了具有共生关系的农村居民点斑块一体化。(2)依据“三生空间”协调理念,对农村居民点“共生斑块”等级进行评价,其在空间上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差序格局,根据斑块等级、斑块规模、三生空间协调度、城镇规划,采取“城镇化、重点建设、规模管控、迁移合并”的差异化布局优化策略。(3)将重点建设型居民点中的优势斑块作为发生元,生成加权Voronoi图,可指导全镇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趋于合理化。研究认为,“三生空间”协调理念与空间分析工具的有机结合,既完成了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又维持了其空间结构的稳定,有助于实现乡村转型与乡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崩岗崩积体长时间序列的侵蚀变化,在崩积体典型坡度(30°)及研究区强降雨(3.33mm/min)条件下,进行了持续20场次降雨的崩积体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对崩积体产沙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6%和52.4%,在崩积体侵蚀过程中,其产沙量呈幂函数减小;弗劳德数、径流功率、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与崩积体产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在沙源充足时,其参数可用于定量描述坡面径流产沙效能;崩积体侵蚀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含沙量为0.099kg/L,以片蚀为主,坡面未见粗化;(2)含沙量为0.052~0.101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不明显;(3)含沙量为0.011~0.064kg/L,以细沟侵蚀为主,坡面粗化显现;(4)含沙量为0.008~0.036kg/L,无明显的主导侵蚀方式,坡面持续粗化。降雨及其径流对崩积体的分选性搬运,致使崩积体坡面粗化,而崩积体坡面粗化,反过来又使得降雨及其径流产沙效能降低。  相似文献   
997.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998.
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雨强及坡度对华南红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认识红壤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对华南红壤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1)相同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相同雨强下,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产沙量随着坡度的变化比较复杂;(2)雨强和坡度共同影响着坡面产沙过程,当雨强小于等于180mm/h时,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在240mm/h出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5°附近出现临界坡度。在降雨初期,径流率表现为波动增加过程,15min后趋于平稳,一直持续到降雨结束,其中雨强为240,180mm/h时波动较为剧烈,而产沙率呈现急剧而短暂的上升后迅速下降,在大雨强、陡斜坡条件下此现象尤为明显;(3)坡面径流平均流速与单宽流量、坡度比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流速与径流量、侵蚀产沙量有着类似的变化规律。[结论]红壤侵蚀过程中雨强为主要影响因素,坡面流速可作为表征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荔枝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0℃,最适pH值为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表明,在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酵母粉0.3%,调节pH值至7,为菌丝体生长和产多糖的最佳条件。[结论]了解荔枝菌的生物学特性、最佳产多糖条件,有利于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00.
会宁县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引种试验示范,马铃薯专用薯大西洋适宜在会宁县土壤肥力高的水浇地地膜覆盖种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30 t,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45 t,每公顷产值为2.25~3.60万元。在栽培管理上,采用了清种和马铃薯套种玉米两种模式,大量施用有机肥料,配合化肥作为基肥,配合叶面肥。采用预防晚疫病的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栽培技术,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大西洋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