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1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3个试验地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良种林分林地土壤化学指标及林分生长量展开调查,分析不同试验点土壤化学指标及林分生长量间的差异,探讨土壤化学指标与林分生长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试验地的林地土壤化学指标间差异显著,其中A层土壤差异显著性高于B层。西山林场林地A层土壤全磷和速效磷显著高于咸水林场和贝江河林场;咸水林场林地A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最高;贝江河林场林地A层酸碱度、全磷、全钾、速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均最低。西山林场所有的林分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林场,其中平均树高(13.0 m)和平均胸径(14.3 cm)分别比咸水林场高47.8%、66.7%,分别比贝江河林场高24.3%、34.9%。所有的林分生长指标与A层酸碱度、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化学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中蒙沙棘亚种间杂交选育及优良杂种生态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的俄罗斯大果沙棘丘依斯克和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两个栽培种为母本,以中国沙棘为父本,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在子代林为7年生盛果期时,共择出13个优良单株,其中从中国沙棘与丘依斯克的杂交子代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从中国沙棘与乌兰格木的杂交子代中选出3个单株。13个优良杂种单株树高、地径、冠幅均显著高于母本乌兰格木和丘依斯克,但大多低于父本中国沙棘。杂种2年生枝棘刺数为2~4个,界于父母本之间,与中国沙棘雌株相比,棘刺数减少70%。优良杂种单株果实百果质量为22.17~48.92g,除个别出现超亲现象外,大多明显小于母本,但较中国沙棘提高10.57%~143.99%。13个杂种单株产量与两个母本较为接近,但明显高于父本中国沙棘,是中国沙棘的3倍以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优良杂种单株生态适应性、经济价值分别明显高于母本引进品种、父本中国沙棘,生态经济价值十分优良。  相似文献   
83.
在介绍人工神经网络定义、特征、结构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其在国内外林分生长模型中的研究现状,为构建精准林分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对青海省西宁市沙棘资源分布、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西宁市沙棘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西宁市沙棘产业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西宁市沙棘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5.
对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金沙江干热河谷29个植被恢复树种盆植苗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天不同幼苗蒸腾耗水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具有明显差异;当水分供给量相同时,高强度蒸腾失水的幼苗在极度干热的天气里更易亦更快地受到干旱的胁迫.(2)干旱6 d后,黑荆、新银合欢、杞木和兰桉的实际蒸腾耗水量下降幅度最大,达85.78%~93.11%;久树、攀枝花、山毛豆、山合欢及云南松的下降幅度最小,仅为6.37%~17.42%.蒸腾量下降比例的聚类结果与幼苗k值大小比较结果基本一致.(3)幼苗第1天的蒸腾量大小决定了定量供水条件下幼苗蒸腾失水的动态变化状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延伸,幼苗夜晚蒸腾量占全天蒸腾量的比例有所增加.(4)当幼苗处于严重水分胁迫时,3月份25种供试幼苗白天蒸腾耗水量下降幅度的大小排序与中度水分胁迫时一致.(5)依据幼苗白天蒸腾耗水速率与土壤水势的数量关系,应用系统聚类法将29种供试幼苗分为高、亚高、亚低及低蒸腾耗水速率等4类.  相似文献   
86.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7.
采用快速称重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28种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热的3月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25个供试树种盆栽苗在典型晴天里全天蒸腾耗水量为171.80~731.00 g,白天蒸腾耗水量为147.10~631.70 g,白天蒸腾耗水量占全天耗水量的78.83%~91.16%,其中,24个树种的盆栽苗白天平均蒸腾耗水速率为0.95~6.91 mmol·m-2·s-1,表明不同盆栽苗的耗水能力存在明显差异.(2)在湿季10月份,14个供试阔叶树盆栽苗全天的蒸腾耗水量为204.06~303.28 g,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为0.82~2.12mmol·m-2·s-1.(3)所有供试盆栽苗在干热季节里的蒸腾耗水速率均大于湿季,干热天气加剧了参试盆栽苗的蒸腾作用,加大了蒸腾失水的速度.(4)干热胁迫推迟了大部分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量日变化峰值出现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参试盆栽苗而言,干热胁迫降低了蒸腾量的日变化幅度.(5)充分供水条件下,盆栽苗木蒸腾耗水量及耗水速率日变化的单峰分布特征不受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大气干旱胁迫程度的影响,随着土壤干旱胁迫加深,苗木蒸腾耗水量的日变化峰值有所提前,单峰态类型有向多峰态类型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该文探讨了华山松不同叶龄、不同部位的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华山松针叶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在12:00达到最低值;而向阳针叶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2:00达到最大值,说明华山松具有在强光条件下通过热耗散作用降低光合机构受光抑制程度和免受光氧化破坏的机制。②华山松阴生叶的各项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均较小,阴生叶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电子传递效率(Fm/F0)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均明显高于阳生叶,但阴生叶的NPQ明显低于阳生叶,尤其是幼叶。③针叶叶龄越小,Fv/Fm越低,针叶所受光抑制程度越深,热耗散机制启动得越早、越强。④与阳生叶相比,在不同测定时期阴生叶均具有更高的Fv/F0和Fv/Fm;阴生、阳生针叶荧光参数的变化较叶龄荧光参数的变化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杉木α纤维素中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杉木树轮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解释不同种源差异性响应,为种源层面上区域杉木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柳州的杉木试验林场的30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提取并测量α纤维素中δ^13C,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杉木树轮δ^13C与当年、前1年、前2年的降水、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湿润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杉木(1987-2013)树轮δ^13C值的变幅为-20.997‰^-25.910‰,表现出较强的一阶自相关,相关系数为0.181~0.866。大部分种源杉木树轮的δ^13C与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降水及湿润度指数的相关性不统一。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30个杉木种源中有26个种源与当年最小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结论]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不同种源杉木树轮α纤维素中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而对降水的依赖性很小。杉木不同种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有效的填补了种源层面上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响应研究的不足,也为杉木培育及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在江西省分宜县对引自福建、湖南的29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1年生苗以及1个三代混系种子的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杉木三代子代苗平均苗高为24.19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3.09%;平均地径为4.2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8.26%。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5个三代子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平均生长量为35.22 cm,现实增益45.61%,遗传增益25.26%;地径平均生长量为5.26 mm,现实增益23.19%,遗传增益7.62%。初选出的5个优良家系,其母本能为今后江西省杉木三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