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1篇
基础科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银杏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华北地区人工栽培的银杏为试材,研究了其不同部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银杏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m/Fo、Fv/Fo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一般在中午12:00达到最低值,向阳叶片的NPQ在中午时分达到最大值。银杏阴生叶的荧光参数Fm、Fv、Fv/Fm、Fm/Fo、Fv/Fo明显高于阳生叶,但NPQ最高峰出现时刻早于阳生叶,且峰值高于阳生叶,表明银杏阴生叶可能具有更为灵敏的热耗散机制。(3)与阳生叶相比,在不同测定时期阴生叶具有更高的PSⅡ潜在活性和内禀光能转换效率。[结论]为保扩银杏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对29个陈山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进行穗条长度和粗度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陈山红心杉嫁接苗平均穗条长度为54.2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7.90%;平均穗条粗度为9.1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24.61%,无性系间穗条长度和粗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3个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其平均穗条长度为66.6 cm,平均现实增益23.00%,遗传增益为11.91%;平均穗条粗度为9.77 mm,平均现实增益6.59%,遗传增益为4.05%,选择出的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43.
44.
植物热激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热激蛋白是一类在有机体受到高温等逆境刺激后大量表达的蛋白, 是植物对逆境胁迫短期适应的必需组成成分, 对减轻逆境胁迫引起的伤害有很大的作用 有机体在受到逆境胁迫后, 体内变性蛋白急剧增加, 热激蛋白可以与变性蛋白结合, 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 在有Mg2+和ATP的存在下使解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成有活性的构象 文中主要综述和讨论植物热激蛋白的产生与类型、存在与定位, 论述了热激反应的特点、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并提出热激蛋白与树木耐旱性关系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5.
闽北山地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球花产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闽北2个不同世代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花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2代、1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雌、雄球花产量在树冠内的水平分布均表现为由内至外依次递增的规律,不同方位的差异较小。(2)球花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成层性,雌、雄球花分别主要着生在树冠的中上部及中下部,但球花成层性在无性系间差异明显,且雄球花较雌球花的成层性更为稳定。(3)无性系间雌、雄球花产量差异巨大,少数无性系球花产量的垄断现象明显,不同世代种子园无性系球花产量无显著差异。(4)2个不同世代种子园均存在严重偏雄的现象,无性系间雄、雌球花性别比差异较大,雌球花过少的无性系所占的比重太大,不利于种子园的丰产。(5)种子园雌、雄球花产量可作为种子园健康状况的良好诊断指标。(6)杉木无性系开花习性具有较生长性状更高的变异系数,为无性系的再选择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6.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结果]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结论]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48.
黑龙江省孙吴县是我国目前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经过十多年的育苗试验,我们从苗床制备、扦插、喷灌、管理及移植等5个方面了总结出大果沙棘全光雾露地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旨在促进高纬度地区大果沙棘良种壮苗的培育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
林分断面积累积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人工林未间伐林分断面积分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3参数Weibull方程模拟分布数据的优缺点的同时,提出了一种由Richards方程所导出的新的分布函数——R-分布,并应用R-分布对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分布展开模拟.结果表明: ①R-分布对林分断面积分布能实现高精度的模拟,且其参数具有深刻的理论涵义;参数p与林分年龄、平方平均直径呈紧密的正相关性,为分布的相对尺度参数;参数q与林分平方平均直径紧密相关,为分布的位置参数,指代林分分布数据的平均大小;参数r决定分布曲线的拐点,为分布的形状参数.②林分断面积累积分布曲线的拐点纵坐标主要存在于0.4~0.6之间,且多数在0.5以上;拐点横坐标及纵坐标受林分年龄、平方平均直径、林分密度及立地指数等林分因子的影响,但不同林分因子的影响程度不一样.③兼用PPM与PRM可能对R-分布的3个参数做出良好的预估.   相似文献   
50.
植物光合与水分生理特征是植物逆境适应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极端生境下,坡位的选择有时成为造林成败的关键.探讨了元谋金沙江干热河谷9个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与蒸腾作用在不同坡位间的空间差异及干热季向湿润季转换的时序差异.结果表明,低的坡位有助于树种维持相对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树种不同,由坡位引起的光合增益效应亦具有较大差别;低坡位的光合增益效应在干热季更为明显,而在湿润季,干热胁迫解除,低坡位的光合增益效应具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不同坡位间发生的光合限制主要受非气孔因素主导.无论在干热季或湿润季,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形一致,低的坡位均促进了树种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受坡位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树种、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