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汤浦水库位于浙江省曹娥江支流的小舜江流域,是绍虞平原区域性供水专用水源地。为了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5、8、11月及次年2月连续四个季节分别对其浮游植物、水文特征和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58属105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浮游植物物种数季节变化为:夏>秋>冬>春。各样点物种数呈现出由库尾至取水口递减的变化趋势。浮游植物丰度变幅较大,在3.27×106~128.90×106 Cells /L之间,其中冬季丰度最低,春季最高。春季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蓝藻组成,夏季主要由蓝藻和绿藻组成,秋季为隐藻和硅藻,冬季主要由硅藻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春季水质最差,且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微型硅藻链状弯壳藻(Achnanthidium catenatum)为春季水华的绝对优势种。此次水华暴发可能受降水、水库调度、营养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62.
【目的】确定试验滇西树鼩患病致死的原因,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按常规平板划线法对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心脏血、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进行病原菌分离,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死亡的滇西树鼩肝脏和肺脏组织分离得到1株细菌。分离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浅橘黄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产气,产硫化氢等,符合沙门氏菌生化特性。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肉用仔鸡源沙门氏菌CP082916菌株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诺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不敏感。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树鼩及成年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6×106 CFU。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感染组树鼩和小鼠肺脏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肝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坏死细胞崩解,窦状隙变形或减小,中央静脉淤血,...  相似文献   
63.
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为了明确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发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新型药剂,[方法]采用大田药效实验的方法,以40%稻瘟灵EC和75%三环唑WP为对照药剂,对20%寡聚酸碘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大田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2000倍稀释液>20%寡聚酸碘3000倍稀释液,防效分别为97.32%、95.48%、93.51%、91.21%、87.32%、和79.57%。P=0.05水平上,20%寡聚酸碘10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75%三环唑WP 25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20%寡聚酸碘1500倍稀释液与对照药40%稻瘟灵EC 1000倍稀释液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相当,并且喷施20%寡聚酸碘稀释液与喷施对照药和清水的小区相比,水稻长势更加旺盛。[结论]20%寡聚酸碘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为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铵态氮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铵态氮对6个小白菜材料的硝酸盐积累特点和对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铵态氮对根系吸收NO3-的速率及对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能够显著降低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累积,而且,本研究发现铵态氮不是通过加快硝态氮代谢降低硝酸盐累积,而是通过抑制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降低硝酸盐累积。本研究还发现,适当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能够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而单一的铵态氮显著降低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5.
柳江跨黔、桂、湘三省区,流经山区及柳江台地,多喀斯特地形的暗河、岩围、深潭,生境复杂,鱼类资源丰富。本文记录了柳江及其支流已知鱼类共156种(亚种),分隶于92属19科8目。其中在中国仅见于柳江的种7个;区内各河流中仅见分布于柳江的种(亚种)共12个;为柳江第一次记录的种(亚种)41个,30属;为广西第一次记录的种7个(包括一亚种),3属。分析了柳江151种纯淡水鱼的区系复合体组成,指出了柳江鱼类区系的热带性质。计列了柳江的广布性鱼类及具有特殊生境的运江及融江一级电站大坝上游缓流区的鱼类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水库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2016年对浙江汤浦水库进行逐月全年采样,从上游库尾至下游坝前共设6个调查站位。结果表明,汤浦水库检出原生动物37种,隶属5纲、18科、22属;群落种类数呈现双峰型,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冬季相对较低;密度年均值为1 608个/L,呈现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8月,食菌功能类群在夏季占比最高,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水库纵向分布呈现种类数及密度均为上游高于中下游的特点,6月空间异质性处于最高水平。优势种分析表明,食菌功能类群的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王氏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wangi)、小筒壳虫(Tintinnidium pusillum)及膜袋虫(Cyclidium sp.)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前置选择发现,30个环境因子中,总氮、水温、藻类细胞数、总硅和浊度是影响汤浦水库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密度与藻类细胞数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水库的3个雨季及6月泄洪阶段,是促使夏季原生动物高峰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状况差异是造成原生动物时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该工艺以黄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在传统广式高盐稀态酿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初期低糖低盐,中期补糖补盐"的发酵工艺优化,使酱油在酿造工序中就能获得天然防腐能力,而免去在酱油的后续精制工序中添加防腐剂。  相似文献   
68.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启动时间长,传统的电机启动方法容易使得电机失步,带负载启动能力弱等特点。根据无刷直流电机定子铁心的饱和效应,这里采用三段式中的初始位置预定位法进行转子预定位和两步短时脉冲法进行转子加速。该方法能够快速得到转子的位置,并且在不失步的情况下得到初步速度,建立较低的反电动势,进而切换至反电动势控制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6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对叶片扭曲角为30°的贯流风机三维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各个结构参数(蜗壳间隙、蜗舌间隙、叶片内圆周角、叶片外圆周角、叶片数、叶轮内外径之比和叶片扭曲角)对贯流风机性能(出风口体积流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上述7个结构参数的最优组合,并得到在定叶轮外径和转速下,结构参数最优组合为:蜗壳间隙εc为1mm、蜗舌间隙εt为2mm、叶片内圆周角α为90°、叶片外圆周角β为20°、叶片数n为30、叶轮内外径之比γ为0.75、叶片扭曲角θ为90°,优化后贯流风机出风口体积流率比优化前提高了25.2%。在贯流风机性能参数检测台上,试验测试了在定叶轮外径和不同叶轮转速下,优化后与优化前贯流风机出风口平均风速大小。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出风口平均风速比优化前增大了4.6%,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0.
以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三种优质牧草作为对比,测定了猕猴桃叶对山羊的适口性与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猕猴桃叶对波尔山羊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其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以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16.56%,22.93%,4.38%,11.18%及44.85%,符合部颁标准,具有良好的饲料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