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526篇
农学   289篇
基础科学   238篇
  273篇
综合类   2014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1018篇
园艺   300篇
植物保护   1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2003和2004年,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9个氮肥处理,研究施用氮肥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单株不定根数的差异较小,其余11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年度间差异均很大;氮处理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年度与氮处理对单株根干重、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干重、单株根系α-NA氧化量、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各施氮处理中,增施和早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单株不定根数,施氮量较少且作1次施用时,氮肥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单株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最大,施氮量较多且作2次施用时,以基肥+保花肥施氮组合的单株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抽穗期单株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591^**~0.850^**)。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 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 常规生产技术> 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3.
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杂交中稻免耕抛栽高桩再生栽培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为期2a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集成技术的关键在于:选用优良的再生稻组合;抛栽后撒施1次30%抛秧一次净进行田间除草;适宜的抛栽密度为21万丛/hm^2;在中稻收割前12d施用尿素150kg/hm^2,收割后再立即施用尿素150kg/hm^2;留桩高度以40cm(留倒2节)为宜。运用该集成技术种植,中稻加再生稻产量可达12~13t/hm^2,与双季稻全年产量水平相当,但再生稻米质更优,且省工省成本,可提高经济效益2876,4元/hm^2。  相似文献   
994.
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育种技术的进步和苎麻新用途的开发.近年来苎麻育种领域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近年来在苎麻分子育种和饲料用苎麻研究两方面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重要进展进行了概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995.
在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稻谷收获时,经常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稻谷不能及时干燥,以致发生严重湿谷霉变而造成大量损失,粮食生产和贮运部门都极为重视湿谷的应急防护措施。目前,在湿谷和高水分粮的贮藏中较为常用的是物理方法和防霉剂应用等手段。  相似文献   
996.
中稻抛栽蓄留再生稻稻田免耕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保水保肥、田间操作简单等特点,其关键技术是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和灌水泡田。该类稻田免耕与翻耕比较,每公顷可提高经济效益1094.7元,其中节约成本费用367.2元,增产增效727.5元。  相似文献   
997.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6,14(3):030-033
以云南黑甜玉米种质材料20份,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法配制的90个测交种或组合为材料,采用朱军QGA软件及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分析被测试材料的鲜果穗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6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鲜果穗重和穗粗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长和穗行数受加性-显性效应制约,秃尖长和行粒数的加性与显性作用不明显,6个性状遗传力均偏低。综合被测试材料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组合或测交种显性效应值(特殊配合力),筛选出2、7、8和11号4个优良材料及2×8、8×10、8×9、4×5和4×8共5个优良组合或测交种。  相似文献   
998.
红白双色花莲品种‘大洒锦’花瓣的红色是由花色苷积累引起的,花色苷的积累与花瓣细胞酸化有关。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红色和白色花瓣区域中共鉴定到91个差异表达基因。根据GO功能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生物学过程3大类,其中较多基因与氧化还原活性、叶绿体类囊体和光合作用相关。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富集在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和半乳糖代谢分支上的基因数量较多。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4个且均在红色花瓣区域下调,其中有1个是类囊体形成蛋白1基因(THF1),其低水平表达与类囊体结构异常相符。与花瓣发育相关的几个转录因子YABBY和b HLH,预测能与THF1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此外,与生长素和赤霉素合成相关及与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在红、白花瓣区域中的差异表达使花瓣形成中凹边缘上卷的形状。推测花色苷在花瓣边缘的红色区域选择性积累与花瓣的发育相关联,即调控花瓣发育的基因可能也同时调控花色苷的积累过程,可能涉及到类囊体发育、pH的调控和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与蔬菜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和管理技术干部座谈交流、走访种植基地,对吉安市南部县区(泰和县、万安县和遂川县)特色蔬菜产业进行了调研,介绍了吉安市南部县区特色蔬菜产业的基本情况及特色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1PJ-3.0型水田激光平地机高程系统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田激光平地机的高程系统主要接收激光信号并用以控制平地铲处于设定平面,其动态特性是平地机平整作业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分析水田激光平地机的高程系统动态特性,进一步提高平地机的工作性能,以与插秧机配套的1PJ-3.0型水田激光平地机为平台,采用电流检测电路检测电磁阀线圈电流,直线位移传感器测量油缸和平地铲的运动行程,USB高速数据采集模块同时采集电磁阀线圈电压和直线位移传感器信号,从而获得油缸和平地铲的响应时间和运动速度。在平地机高程机械液压系统处于不同油门、不同初始高度,平地铲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上升过程中,油缸的平均响应时间48.2ms,平地铲的平均响应时间59.4ms;而在下降时,油缸的平均响应时间73.6ms,平地铲的平均响应时间62.3ms;在平地铲上升或下降时,不同初始高度和不同油门开度等级下的,油缸和平地铲的响应时间基本稳定;油门等级越大,平地铲上升速度越快,上升速度在109.0~305.0mm·s-1之间;单向节流阀能保证平地铲下降速度稳定,不受油门开度等因素影响,油缸缩回速度为35.8mm·s-1,平地铲下降速度为126.1m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