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2篇
  38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煤矿复垦土壤肥力低、团聚体数量少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低的问题。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及细菌群落变化特征的影响,为复垦土壤合理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5年的定位培肥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田间试验设施用鸡粪、猪粪、牛粪、化肥4个处理,另设一个不施肥对照。施肥处理每年养分总投入量为N 200 kg/hm2、P2O5100 kg/hm2、K2O 100 kg/hm2,有机肥用量以P2O5 100 kg/hm2为标准折算,氮、钾不足部分以化肥补充。在第5年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以干筛法将土壤样品分为>2 mm、0.25~2 mm和<0.25 mm 3个粒径组,通过常规化学方法测定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养分含量,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测定细菌群落及相对丰度。【结果】1)与CK相...  相似文献   
62.
栗早霞 《山西林业》2023,(S2):82-83
仁用杏是五台山区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病虫害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五台山区仁用杏常见病虫害种类以及防治措施,以期为仁用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干旱调控小麦花后蔗糖积累转运的时空生理特性与遗传变异,以不同地理来源的196份冬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DS)和灌溉(WW)条件下,测定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蔗糖含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表型,并进行相关性、表型变异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变异系数(DS:13.57%~80.60%;WW:20.90%~72.55%)和多样性指数(DS:0.42~0.89;WW:0.45~0.87)均较高,遗传力较低(DS:0.31~0.64;WW:0.29~0.65)。其中,水分、发育阶段和器官是影响各目标性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不同营养器官蔗糖积累量和向籽粒的转运量。灌浆中期蔗糖含量(4.73~60.20 mg·g-1)显著高于开花期(3.67~34.33 mg·g-1)和成熟期(2.18~16.02 mg·g-1);穗下节和倒二节各表型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器官,花前蔗糖转运效率(DS:42.5%~65.98%;WW:39.60%~53.72%)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DS:0.39%~3.50%;WW:0.25%~2.79%)均显著高于花后蔗糖转运效率(DS:35.97%~58.21%;WW:33.94%~49.64%)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DS:0.20%~2.51%;WW:0.18%~1.30%)。开花期和灌浆中期不同器官蔗糖含量与转运率及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间呈显著正相关(r=0.12~0.81和r=0.27~0.71)。通过对穗下节和倒二节蔗糖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聚类可将该群体划为4类,得到11份在2种水分条件下蔗糖积累转运效率均较高的品种(系)。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旱优异种质挖掘和抗旱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喷头安装高度对圆形喷灌机灌水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物高度适时调整喷头安装高度,是保证圆形喷灌机灌水均匀度和喷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通过引入自主研发的喷头安装高度调节装置,以安装D3000低压折射式非旋转喷头的圆形喷灌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喷灌机出流量(8.8、16.7、24.2 m3/h)情况下喷灌机水力性能的稳定性,测试了喷灌机3种出流量在喷头安装高度(0.5、1.0、1.5、2.0、2.6 m)改变时的灌水均匀系数和灌水深度。结果表明,在喷头标准安装高度(1.5 m)下,圆形喷灌机水力性能稳定,喷灌机3种出流量的灌水深度沿径向均呈锯齿形波动,灌水均匀系数为82.5%~84.0%。喷头安装高度小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出现了较大波动,0.5 m时波动最剧烈,灌水均匀系数最大降低23.9%。喷头安装高度大于标准高度时,灌水深度沿径向的分布更为均匀,灌水均匀系数与标准高度的均匀系数无显著差异。与标准高度时的灌水深度测量值相比,喷头安装高度调节后的测量水深相对误差在10%以内。为保证喷灌均匀性和灌水深度,建议作物高度大于1.5 m时,可根据作物高度适时升高喷头安装高度。  相似文献   
65.
滴灌均匀性对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理选择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位置以减少监测点密度和成本,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制定灌溉处方图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该研究基于土壤含水率时间稳定性原理,将直接代表平均土壤含水率的点位用于土壤水分传感器布设位置点的选取,在水平方向分布均匀,垂直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变异程度随土层深度增加的粉壤土田块内分析了低、中、高灌水均匀系数(分别为0.6、0.8和0.97)对春玉米主要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均匀性和时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生育期内,随灌水均匀系数降低,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均匀度降低,但低、中、高灌水均匀系数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均大于0.81;低、中、高灌水均匀系数处理的平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土壤含水率空间分布结构相似性随灌水均匀度的增加而减小;对高灌水均匀系数处理,0~0.2、0.2~0.4、0.4~0.6、0.6~0.8 m土层直接代表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测点比例分别为83%、78%、53%和86%。随灌水均匀系数降低,各土层直接代表平均土壤含水率的测点数量减少,说明土壤水分传感器随机布设引起的测量误差将随滴灌灌水均匀度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6.
圆形喷灌机施肥灌溉均匀性及蒸发漂移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估圆形喷灌机施肥灌溉均匀性和蒸发漂移损失量,通过测试圆形喷灌机入机压力为0.15 MPa时,与喷灌机连接的计量隔膜泵吸肥流量与工作比例间的关系.分析了计量隔膜泵吸肥性能,并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圆形喷灌机水力性能,评估了不同肥料类型和肥液浓度的施肥灌溉均匀系数及蒸发漂移损失量.结果表明:计量隔膜泵吸肥流量实测值和理论值的标准均方根误差为8.9%,且流量控制精度在工作比例为60%~100%时(相对误差|RE|≤5.6%)远高于工作比例为20%~40%时(|RE|≥13.3%).圆形喷灌机行走速度百分数为100%时,径向肥液水深与施肥量的修正赫尔曼-海因均匀系数基本相等,其变化分别为80%~85%和78%~86%,均小于径向肥液浓度的均匀系数96%~99%.不同肥料类型和肥液浓度处理间灌水、肥液浓度均匀系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风速小于2 m/s时,利用圆形喷灌机进行施肥灌溉产生的蒸发漂移损失量占灌水量的比例为1.5%~10.1%.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冀北地区白菜生产上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常规滴灌(白菜全生育期滴灌8次)为对照(CK),在白菜主要生育期设置不同的灌水次数,试验设白菜全生育期内灌水4、5、6和7次4个节水灌溉处理,灌水量均为240 m3/(hm2·次),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条件下白菜地上地下生长质量、产量和耗水量的变化,以筛选与CK地上地下生长质量和产量均基本相当条件下的最省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白菜全生育期滴灌5次(苗期1次,团棵期1次,结球期3次)效果较好。该处理的灌水定额仅为CK的62.5%,但白菜根鲜重、叶球紧实度和产量与CK差异不大,且耗水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8.
植物提取物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美洲商陆和绞股蓝提取物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效果,探索防治烟草病毒病防治的新思路,以期为开发植物源提取物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半枯叶法和大田直接喷施的方法,测定美洲商陆和绞股蓝的提取物对TMV的抑制作用和对大田TMV植株发病情况的影响,分析以上2种植物提取物对TMV的防治效果。半枯叶法的结果表明:化学防病毒药剂在25~200μg/m L浓度时均表现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制率均在80%以上,与TMV不同混合时间后接种其抑制率在90%以上;美洲商陆和绞股蓝不同粗提物对TMV抑制率效果表现为甲醇提取物苯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美洲商陆对TMV抑制率显著高于绞股蓝,用200μg/m L浓度与TMV混合后,混合时间越长其对TMV抑制率越高;对大田烟草TMV防治效果表现为:复配制剂美洲商陆绞股蓝,且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同时,缓解了感病植株烟草农艺性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源提取物对TMV抑制作用显著,是防治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较为理想的植物源药剂。  相似文献   
69.
滴灌水热调控对土壤温度及白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内开展白菜滴灌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温度调节方式和施氮量对土壤温度、白菜生长、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土壤温度调节方式设灌溉水加温、覆膜、覆膜后灌溉水加温和无调节4个水平,施氮量设置0、135和270kg/hm2 3个水平。结果表明:灌溉水加温能使灌水过程的土壤温度明显增加,且气温越低,增温效果越明显,在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的灌水过程中增温幅度最大分别达到3.9、4.8和7.0℃,但在灌后土壤温度下降较快,对生育期内积温的提高效果有限。覆膜的保温作用在气温较高的生育前期和深层土壤中更为明显。将覆膜与灌溉水加温相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增温效果,在10、20和30cm土壤中整个生育期内的积温比无调节措施处理分别增加136、128和120℃。土壤温度调节措施对白菜株高和球形指数均无显著影响。覆膜和覆膜后灌溉水加温都能使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显著增加,施氮量较高时,土壤温度调节措施的影响也更加明显。不同的土壤温度调节措施都会带来白菜产量的显著增加,灌溉水加温、覆膜以及覆膜条件下灌溉水加温处理的产量分别比无调节处理增产3.9%、10.6%和11.1%。在秋冬白菜生产中,采用覆膜与灌溉水加温处理相结合的土壤温度的调节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增温和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0.
栗云端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41-41,106
概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挥科技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等研究,通过水稻科研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全面提高全省水稻生产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