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篇 |
农学 | 1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2篇 | |
综合类 | 50篇 |
农作物 | 1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于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景东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温凉性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10块监测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棕壤;其土壤的物理性状存在差异;10块样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丰富,而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及盐基饱和度较低。在4种森林类型中,温凉性针叶林的林地土壤为砂壤,肥力较其它3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低。其他3种森林类型林地的土壤肥力没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4.
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昆明市现有园林树木(包括外地园林树木和本地野生树种引种的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以及生活力表现等的调查资料,对其引种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作出了初步评价。昆明市栽培的园林树木计有84科240属62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品种)。其中531种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占总数的85%。在原产于北热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6%,不适应的占64%,其中濒死或死亡的占30%;原产南亚热带的树种,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70%,不适应的占30%;原产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树种均能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在原产温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88%,不适应的占12%。昆明野生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原产高海拔地区的树种适应性较差。在原产国外的树种中,引自北美洲西南部、中美洲高原、澳洲东南部、日本、欧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缅甸的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引自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南亚热带地区的树种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05.
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种子发芽起,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l而演变为“初始林分”,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0.3—2.0等13个“苗木度”等级,用“平均苗龄”A=1、2、3……15(年)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林木分为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应用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过程中优势木株数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34%,但材积占林分总材积的比例达66.58%;25年生优势木的单株平均材积是中庸木和被压木的2.91倍和10.46倍。11年生时云南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83 m,高生长主要在3~11年;33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065 cm。胸径生长主要在11~33年,此期间林分应适度间伐,可促进其快速生长。4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053 693 m3;53年后明显下降;材积生长主要在32~53年期间;60年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说明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主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期长,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缩短大径级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08.
109.
应用微波消解溶样,配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珠江源头站马地集水区实验地银荆植株叶、枝、皮干、根的钾、钙、镁、锰、铁、锌、铜的含量测定实验,以此研究了测定7种金属元素的微波消解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以及钾、镁、钙、锌、铜、锰、铁元素在银荆植株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7 %~104.8 %,相对标准偏差为0.2 %~2.0 %,说明该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符合分析要求;银荆植株不同部位的7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镁、锰、铁、铜的含量以叶中为高,钾、钙的含量以皮中为高,而锌的含量以根中为高,而多数金属元素在树干中的含量为最低.各含量关系为钙>钾>镁>铁>锌>锰>铜. 相似文献
110.
为揭示植被恢复对磷矿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昆阳磷矿人工林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求和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昆阳磷矿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显著差异,与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废弃地土壤相比,各养分指标含量均显著提高;(2)p H和速效钾对土壤质量的作用分值较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限制性因子;(3)有机质含量的权重最大,速效氮和速效钾次之;(4)7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废弃地土壤,大小依次为旱冬瓜+圣诞树林栓皮栎林蓝桉林圣诞树林旱冬瓜林直干桉林藏柏林,其中,旱冬瓜+圣诞树林和栓皮栎林的质量指数均大于0.8,说明这2种林分的表层土壤质量较优,蓝桉林和圣诞树林的质量指数在0.6-0.8之间,说明此2种林分土壤的综合质量良好,旱冬瓜林、直干桉林和藏柏林土壤的综合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