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0篇
  22篇
综合类   26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微生物发酵能够降低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饲料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提供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从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大量研究证明,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够促进猪的生长、维护猪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健康及降低腹泻率等作用。文章就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各阶段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对白羽肉鸡宰后成熟过程中线粒体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饲喂不同酵母硒添加量日粮肉鸡的胸肉为研究对象,测定宰后成熟过程中鸡肉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抗氧化酶活性、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及肉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宰后成熟过程中,酵母硒饲喂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线粒体膜通透性、Caspase-3以及Caspase-9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硒含量、胞浆细胞色素c (cytochrome c,Cyt-c)还原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饲喂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在宰后成熟初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酵母硒饲喂组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在宰后成熟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应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喂酵母硒通过降低鸡肉线粒体的氧化损伤进而抑制了细胞凋亡,最终减弱了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  相似文献   
43.
为了研究本地培育新品系杜可二元杂(杜洛克×可乐猪)交猪与传统外三元(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在生长育肥性能上的差异,试验选择杜可二元杂交猪和外三元猪仔猪各12头进行饲养试验,测定仔猪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外三元猪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明显优于杜可二元杂交猪仔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杜可二元杂交猪早期育肥性能上略优于外三元,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节肥增效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倒伏、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水稻品种“吉农大138”为材料进行2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模式农民传统(T1)、增密减氮(T2)、改良农民传统(T3)、有机肥替代化肥(T4)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和改良农民传统比农民传统的2年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1.42%和3.31%;穗数分别提高19.75%和14.75%,千粒重分别提高8.72%和4.99%,每平方米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增密减氮比农民传统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9.01%;且水稻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SPAD值均比农民传统模式更优化。增密减氮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干物质量、光合势和增加水稻产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适宜的谷子抗旱性评价方法,以35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0.03 mol/L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及正常浇水2个处理,采用频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9个与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求出最适宜的综合抗旱性鉴定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所选品种进行聚类并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受试品种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根干重、根鲜重、芽干重、芽鲜重、芽长和根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干旱对发芽势的影响最大;除萌发系数以外发芽势与其余各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6.74%。通过隶属函数结合聚类分析将35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4级,其中强抗旱型品种7个、中度抗旱型品种15个、干旱敏感型品种9个和干旱极敏感型品种4个。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可准确评估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y=-0.187+0.554xRBDW+0.550xRRL+0.264xRRFW,筛选出相对根鲜重、相对芽干重和相对根长作为谷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干旱胁迫下,可通过测定这3个指标对不同品种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46.
大豆GmSTK12基因编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方法获得大豆GmSTK12基因,并成功构建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法对大豆品种东农50作遗传转化,测定获得的3份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大豆T1及T2代材料生长情况.结果表明,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大豆叶片长宽比、侧根数量、根长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叶面积从V6期开始增加,约为对照品种2倍;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植株地上部分鲜重与干重、根鲜重与干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GmSTK12基因过量表达使植株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及百粒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研究表明,GmSTK12基因具有增加大豆生物量功能.  相似文献   
47.
园林大树夏季全冠移植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大树夏季全冠移植是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的常用手段,通过分析大树移栽的几个关键技术,认为铁勾网包扎可代替木箱移植,抗蒸腾剂技术应深入研究推广,成熟后可用于代替全光喷雾技术。易积水的移栽地可使用根部土壤透气技术。营养液滴注技术使用时应注意输液孔处病虫害的侵袭。文章总结提出了断根处理、树干钉板、根部固定和浇水节律等配套技术,可为园林大树夏季全冠移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苗木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机制,基于水力结构理论,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利用改良的"冲洗法"对2年生刺槐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并探讨了管道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刺槐苗木茎段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均随被测茎段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苗木不同生长阶段,其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生长旺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胡伯尔值为生长初期最大,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推断,①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苗木更倾向于保护那些较粗茎段;②苗木水力结构特征与提体内生理活动呈正相关关系;③管道模型假说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在对于水分在林木体内的运输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的解释,管道模型假说过于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49.
在新疆兵团九师不同类型退化天然草地典型区域,选择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开展补播试验2年,结果表明:补播当年各播入种出苗率均达85%以上,且都能安全越冬;第2年各牧草返青达80%以上,山地草甸类杂类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型、温性草原类针茅(Stipa capillata )+羊茅(Fes-tuca ovina )型和温性草原类羊茅+冷蒿(Artemisia frigida )型草地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未补播)显著(P 〈0.01)提高了114%,125%和109%;豆、禾牧草比例明显增加,草群结构趋于合理;各草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都显著(P 〈0.01)高于对照,山地草甸区补播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4 cm,40.8%和265株/m2;豆、禾牧草对不同草地类型区域适应性不同,山地草甸区豆科牧草补播改良效果优于禾本科,温性草原区二者表现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50.
安徽省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对安徽省103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稻曲病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稻瘟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5份和9份,占13.59%;表现中感的有25份,占24.27%;表现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33份和31份,占62.14%。对稻曲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6份和7份,占12.62%;中感的有55份,占53.40%;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29份和6份,占33.98%。对两种病害均能达到抗病或中抗的只有3份,分别是G优6号、Y两优1500和协优1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