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38篇
  30篇
综合类   298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31.
对山西高校体育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资源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为我省教育管理部门制定高校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732.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变化的结果表明,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示籼及偏籼型四川比辽宁表现更加偏籼,而粳及偏粳型更加偏粳。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的影响因性状而异,1~2穗节长、叶毛四川比辽宁偏粳,籽粒长宽比、抽穗时壳色四川比辽宁偏籼。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间和程氏指数与维管束性状间的相关性也有显著影响。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维管束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显著变化,四川穗颈大维管束数比辽宁明显减少,而穗颈小维管束数和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明显增加,大小维管束比降低,大维管束比增加。总体上虽然有大小维管束比籼型>粳型,大维管束比籼型<粳型的趋势,但是大小维管束比和大维管束比不能作为籼粳稻分类的指标,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维管束性状已经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73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诊断仔猪水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在自然地理气候、农村养蚕基础、桑树、家蚕种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蚕茧品质等方面具有栽桑养蚕的优势条件,东桑西移在贵州的实施,对贵州蚕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分析了贵州发展蚕业的优势,探讨了贵州蚕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34.
以柑橘成年态材料作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试验对遗传改良性状的早期评估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无核的品种如冰糖橙。本试验旨在建立一套冰糖橙成年态节间茎段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材料取自温室中嫁接于枳上的成年态植株。结果表明:新改良消毒处理可将外植体死亡率从27.2%降低为0,成活率从60%升高到80%左右;当采用MS+2ip 2 mg.L-1+2,4-D 2 mg.L-1共培培养基及MS+6-BA 3 mg.L-1再生培养基进行不定芽的诱导时,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为47.89%,在进行转化试验时,再生培养基需加入30 mg.L-1卡拉霉素和500 mg.L-1头孢霉素;采用3种方法将不定芽嫁接到14 d枳橙砧木上,其中微型嫁接中"改进的‘⊥’压法"可使嫁接成活率达到90%;通过上述方法,本试验将chit42基因转入冰糖橙中,并通过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的成功导入,其转化率达到了7.6%。  相似文献   
735.
研究不同激素处理、不同扦插部位和扦插时期对蜡梅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 mg/L NAA、50 mg/L IBA或25 mg/LIBA+25 mg/L NAA水溶液处理效果较好,成活率分别为54.0%、52.9%、55.8%,并以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的中上部切段扦插成活率为高,扦插最佳时期在8月初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736.
为探究免耕补播对冀西北坝上地区草原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张家口综合试验站以中度退化草地为对象,设置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施肥(MAF)、紫花苜蓿+冰草(MA)、紫花苜蓿单播(M)、紫花苜蓿+披碱草(Elymus nutans)+施肥(MEF)、紫花苜蓿+披碱草(ME)、披碱草单播(E)、冰草单播(A)、不补播(CK)8个处理。测定其地上生物量、植被盖度、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使地上生物量与盖度显著提高(P<0.05);该处理下提高了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值(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P<0.05)。因此,紫花苜蓿+冰草+施肥处理的补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37.
为了解贵州省水城某肉牛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试验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原菌分离及鉴定对该肉牛场支原体病进行初步诊断。结果表明,从感病肺样中分离得到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支原体的典型特征。说明该肉牛场发生的流行病为牛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牛传染性肺炎。  相似文献   
738.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之一.文中简要综述了目前有关中药材道地性理论、药效成分形成理论及其生态环境、遗传特性、采收加工技术等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指出清晰地认识以次生代谢产物为主体的药效成分的形成积累规律及其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是实现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的瓶颈.为此,从多学科的视角,开展药材质量形成、积累、变化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认识规律阐明机制推动药材生产中质量控制技术的创新,实现药材质量“安全、可控、稳定、一致”的目标,是未来较长时期的重要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739.
腈菌唑(myclobutanil)被认为是防治三七黑斑病和圆斑病等病害应用前景较好的杀菌剂,但其在三七中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建立三七中腈菌唑残留检测和残留消解动态的检测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在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茎、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喷施前后的皂苷含量变化,并对其可能产生的膳食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三七样品经丙酮提取,SPE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再由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分离,以体积比为70∶30的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利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块根中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的三七中腈菌唑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1~5.0 mg/kg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9%~91.9%,相对标准偏差为5.05%~9.3%,腈菌唑检测极限为0.1μg/kg。在大棚内喷施135 g/hm2的腈菌唑时,在三七及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腈菌唑在三七根、茎、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77 d、6.70 d、6.63 d和6.03 d,其风险商值为9.5×10-5,远小于1,风险较低,处于安全水平;随着生育期的增加,三七根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不断增加。因此,建议我国腈菌唑在三七中的最大残留量值可暂定为0.2 mg/kg,安全间隔期为35 d。研究结果表明腈菌唑对三七使用安全,为腈菌唑在三七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0.
为探究德昂酸茶对高脂饮食小鼠的抗肥胖作用,按体重分别以德昂酸茶1.0 (低)、2.0 (中)、3.0 (高) g·kg~(-1)剂量对高脂饮食小鼠干预12周后,采集粪便,利用16S rDNA测序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昂酸茶干预后,可显著提高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高脂饮食小鼠肠道优势菌群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丰度提高;双歧杆菌属在各组中比例增加,空白对照组和酸茶低剂量组比例相近;另枝菌属在高脂对照组中含量较高(2.24%),但在酸茶组中,随着灌胃剂量的升高呈递减趋势。高脂对照组与其余各组肠道菌群的主成分区分明显,酸茶组菌群组成结构发生偏移。这一研究提示德昂酸茶可维持高脂饮食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平衡,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对减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