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试验旨在探讨鸡血藤总黄酮(TFSD)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小鼠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将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TFSD组(100 mg/kg体重)、PCV2组、PCV2+维生素C (VC)组、PCV2+不同浓度TFSD (25、50和100 mg/kg体重)组,每组10只,连续3 d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PCV2病毒液的方法建立小鼠氧化应激模型,第4~6天每天按上述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VC或TFSD。第7天剖杀小鼠,取脾脏分析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并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计算GSH/GSSH。结果显示,PCV2感染小鼠后,脾脏中XOD与MPO的活力及GSSG水平显著上升(P<0.05),SOD活力、GSH水平及GSH/GSSG显著下降(P<0.05)。TFSD处理小鼠脾脏的SOD活力、GSH水平和GSH/GSSG比值均显著高于PCV2组(P<0.05),而XOD、MPO活力和GSSG水平则显著低于PCV2组(P<0.05),对PCV2引起的氧化应激相关酶活力与相关分子水平变化的抑制作用优于VC。结果表明,鸡血藤总黄酮对PCV2诱导的小鼠脾脏氧化应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铜胁迫和间作对玉米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为探讨红壤地玉米-豌豆间作种植模式对铜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对玉米单作和玉米间作豌豆条件下植株生物量、铜含量、玉米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及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u2+浓度(600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较单作分别提高了20%和36.6%,与单作相比,随着Cu2+浓度升高(100、200、400、600 mg·kg-1),间作模式下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分别降低了86.81%、44.57%、22.01%、11.11%,而地下部铜含量则分别提高了78.89%、24.79%、35.29%、13.31%,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Cu2+浓度胁迫下,玉米叶和根中的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仅Cu2+浓度达到600mg·kg-1时玉米体内的CAT活性有所下降。间作条件下玉米根的SOD活性较单作提高了48.07%~117.27%,间作玉米叶的SOD活性较单作提高了11.30%~46.90%。不同种植模式对Cu2+胁迫条件下的玉米P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Cu2+(0~400mg·kg-1)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CAT活性较单作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71.37%、140.40%、229.80%和161.75%,间作玉米根的CAT活性与单作无显著差异。间作玉米根的MDA含量较单作降低了26.13%~64.53%;在100、200 mg·kg-1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MDA含量较单作降低了0.30%和26.24%,但在400、600 mg·kg-1Cu2+胁迫下,间作玉米叶的MDA含量较单作提高了32.62%和93.51%。综上所述,在一定范围的Cu2+胁迫条件下,玉米根和叶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所提高来维持正常生长,间作模式在Cu2+胁迫下对玉米根和叶的抗氧化酶系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盘松林连续分布区内设置样地,并将样地内的地表凋落物分成枯枝、凋落物上层和凋落物下层3层,通过外业调查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测定载量、热值等相关燃烧能量参数,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研究地盘松林地表凋落物的潜在能量。结果表明,在地盘松林地表凋落物中,凋落物上层、下层和枯枝的单位面积热量最大值差异不大,分别为51 866.3 k J/m2、48 942.13 k J/m2和42 611.53 k J/m2;平均值的差异也不大,分别为38 688.5 k J/m2、39 716.63 k J/m2和25 796.23 k J/m2。但最低值的差异却非常明显,凋落物上层的为25 510.8 k J/m2,枯枝的为8 980.93 k J/m2,凋落物下层的为30 491.1 k J/m2。  相似文献   
24.
深层坑渗灌不同开孔方式单点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深层坑渗灌灌水器不同开孔方式对湿润体的影响,通过室内机理试验研究了砂壤土条件下底面开孔、侧面开孔以及底面和侧面同时开孔的3种灌水器的入渗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开孔方式对累积入渗量,空间3个方向最大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土壤含水率均产生影响,采用幂函数拟合各方向湿润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在对3种灌水器条件下的湿润体形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湿润体体积计算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精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根系分布较浅的作物,可选取侧面开孔灌水器;对根系分布较深的作物,则选择底部开孔的灌水器。研究结果为深层坑渗灌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习水县醒民镇属农业乡镇,有7个行政村,3 800多户村民,约1.7万人,境内现有养殖农户2 964户,母猪存栏3 864头,是全县最典型的仔猪繁殖基地镇.母猪的繁殖力直接影响全镇养殖户断奶仔猪的年产量,决定着全镇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母猪繁殖力的因素有很多,现就母猪养殖谈谈相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6.
上层土壤密度对模拟指流层状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指流,利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建立了以上层土壤密度为参数的Kostiakov和Philip模型对模拟指流的层状土壤入渗的改进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入渗时I;7相同时,累积入渗量随着上层土壤密度的增加而减小;Kostiakov和Philip模型都适合于模拟有指流产生的层状土壤的入渗,其相关系数都在0....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与牧神4YZT-8型自走式玉米籽粒收获机相匹配的折叠割台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该折叠割台采用电液自动化控制,在工作时处于展开状态,转场道路运输时可折叠,缩小整机宽度,省去了道路运输时拆卸割台的工序。  相似文献   
28.
紫色姜是傣药的常用药材,也是中成药'双姜胃痛丸'的主药材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人工规模种植是必然。本研究从紫色姜的资源分布与引种、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要求及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研究,并对紫色姜人工栽培技术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29.
为了实现对籽棉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籽棉含水率定量检测模型。首先探究了籽棉样本密度对于光谱曲线的影响,该研究发现样本密度大小对光谱曲线影响显著,密度越小光谱信号越强,当样品密度不低于0.088 6 g/cm3时,光谱曲线变化趋于平稳。通过采集籽棉样本在3 900~11 000 cm-1波数范围的吸光度光谱数据,并应用了9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一阶导数结合消除趋势(first derivative-detrending,FD-DT)预处理方法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建立时表现最佳。使用了竞争自适应重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信息增益法(information gain,IG)、连续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等算法,来获...  相似文献   
30.
0 引言 水平摘锭式采棉机利用棉花相互缠绕及易向任何粗糙表面缠挂的特性,通过使用高速旋转带钩齿的摘锭将棉花从棉铃中缠绕采出[1],因其田间适应性好、采摘质量有保障、采摘效率高,具有多次采收能力等特点,在我国广泛应用,目前国内以水平摘锭式采棉机为主[2-4].每个采棉头上都可安装刮棉装置从而提高棉花采收效率.在采棉头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