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水稻品种直播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水稻直播的最佳组合,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直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期直播,水稻组合品种准两优527和黔优88的产量可达700kg/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62.
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6个马铃薯品种在贵州省的栽培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福克76产量最高,在贵州冬季种植表现好,适合进行大面积推广;其次为合作88,但其生育期较长,适宜春季播种并推广;黔芋1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冬季种植表现较好,建议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63.
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结果表明:在贵州中低海拔山区生态条件下,水稻超高产达12 t/hm2以上;晚熟品种黔南优2058(17.4叶),38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11.42%;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55、8.90、24.40、46.90、60.2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01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0.15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0.148 g/穗。中熟品种益农一号(15.2叶),栽后33 d达到最高苗,分蘖率为204.75%;移栽期、分蘖盛期、分蘖临界期、拔节期、抽穗期单株干物质重分别为0.64、12.80、22.10、49.00、55.40 g,拔节期、抽穗期叶面积指分别为9.66和8.70;单穗灌浆速度前期(抽穗后20 d)每天增重1.42 g/穗,后期(抽穗20 d以后)每天增重1.24 g/穗。  相似文献   
64.
通过正交旋转组合田间试验,分析栽插密度、N、P、K肥使用量等栽培主要因素对杂交稻陆两优106产量的影响,建立产量与栽培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总结了陆两优106超高产栽培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5.
2002年在贵州凯里采用40 cm×40 cm规格稀植,对两优363栽插苗数与施氮量(尿素)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强、长势旺的两优363适当稀植,可增加单株营养面积,提高产量.穴插双株或三株谷粒秧,每667m2施氮量(尿素)15 kg处理效果较好.扬花期受8月中旬低温冷害,每667m2产干净谷441.7 kg和466.7 kg.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6.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从中国水稻所引进中香1号,在贵州省进行试验示范。2011年在黄平县官庄作一季稻示范238亩,平均亩产541.6 kg;同年参加贵州省品种区域试验,6个试点全部增产。2014年在黄平县学坝村示范102亩,经过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562.2 kg;同年参加耐旱品种鉴选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41.72 kg/亩。在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势。  相似文献   
67.
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3因素3水平栽培试验,得出分蘖强的多穗型中熟品种两成363以4月20日播种,栽插规格33.3 cm×33.3 cm为好;分蘖一般的中熟品种K优267以4月11日播种,栽插规格26.6cm×26.6cm产量为好。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水稻主茎叶龄及生育进程的观察,探索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叶龄变化情况及生育进程规律,掌握不同水稻类型品种的生育特点和促控技术,建立规范化叶龄模式栽培图,充分发挥各品种生长优势,确保水稻按照栽培目的发展,避免无效营养生长,谋求各生产资料投入的最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田水平。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点情况两个试点:贵州省麻江县碧波乡柿花村,位于东经107°35′,海拔930 m,年均温14.9℃,年降雨量1 300 mm,无霜期283 d。凯里市黔东南州农科所,海拔618 m,年均温16.1℃,年降雨量1 300.4 mm,无霜期287 d。试验田水…  相似文献   
69.
雷公山高海拔山区气候冷凉,倒春寒和秋风危害频繁,水稻生产受较大的影响,一般单产250kg/667m2。研究通过应用旱育秧、选用中早熟品种和强化栽培技术等达到前期防倒春寒,中后期避秋风,确保安全齐穗,实现了水稻超增产。试验区最高产量达622.9kg/667m2较当地最高单产的320.7kg/667m2增长94.23%。  相似文献   
70.
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系统理论,对渭北旱地小麦新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品种综合特性表现较好的为渭麦9号,且较对照品种(晋麦47)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其余品种的综合表现均不及对照品种。研究还发现,赋予各品种性状以不同权重是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关键环节,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确定综合权重,再进行加权关联度分析更能反映品种的综合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