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6篇
  34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满足农村多用户化粪池联用处理要求,对单独净化槽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两级厌氧一级好氧工艺改为一级厌氧两级好氧工艺,提高净化过程的生物处理能力。针对这种新型净化槽,调查了不同曝气量下的生活污水净化能力,分别测定了各区出水水质COD、BOD5、NH3-N和浊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一级好氧和二级好氧中的溶解氧随着曝气量的不断增加表现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又快速增加的特点。在曝气量均为1.8L·min^-1时,一级和二级好氧区溶解氧分别为2.4mg·L^-1和3.1mg·L^-1.出水COD、BODs、NH3-N和浊度分别为23、13、7.6mg·L^-1和9NTU。若再增加曝气量,出水水质变化将趋缓,因二级好氧区生物降解的底物浓度较低,已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所以基于能耗的考虑,曝气量的优化就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2.
为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利用根癌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从影响农杆菌和大豆子叶节外植体双方的因素出发,重点研究共培养阶段培养基的pH值、光照条件和共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以寻找适宜农杆菌和外植体的平衡点。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阶段,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6.0~6.6,pH值以6.6为佳;提供10~16h·d-1光照均提高了转化效率,与完全黑暗差异显著;延长共培养时间显著提高转化效率,以7~10d为宜。本研究范围内以冀豆12、豫豆22和秦黄小粒12三个基因型大豆获得了较高转化效率,供试的6个大豆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分析表明植酸酶基因phyA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该结果对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3.
杨晓  王青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111-113
农民增收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简要说明了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提出在城乡统筹框架下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4.
胭脂花种子发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胭脂花为试验材料,主要对胭脂花种子的形态以及发芽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最适合种子储存和发芽的环境条件,为胭脂花种子的储藏播种、引种育种工作及其园林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胭脂花的种子细小,种子千粒重(0.148±0.006)g;5℃的低温储存条件更容易保持其生活力且寿命较长,为8~9个月;胭脂花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0℃;经200 mg.L-1赤霉素处理后,发芽率最高,且发芽整齐。  相似文献   
115.
为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大量高效溶磷菌株,本研究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进行溶磷菌株的初步筛选和优良溶磷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并对分离筛选效果较好的PKOC2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ikovaskaia’s、PKOC1和PKOC2三种溶磷培养基,从红三叶根际分离出26株溶磷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7株优良溶磷菌株进行初步比对鉴定,初步鉴定结果为:菌株MHS4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MHS7和MHS19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MHS27为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MHS30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MHS31为盖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ssardii);菌株MHS49为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PKOC2溶磷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18.19g·L~(-1),Ca_3(PO_4)25g·L~(-1),MgCl2·6H_2O 3.21g·L~(-1),MgSO_4·7H_2O 0.25g·L~(-1),KCl 0.2g·L~(-1),(NH_4)_2SO_40.08g·L~(-1)。红三叶根际溶磷菌资源丰富,优化后的溶磷培养基为高效溶磷菌资源筛选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16.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自锦州某肉鸡养殖场分离得到一种革兰阴性、无荚膜、无芽胞、短小杆菌,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致病力试验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为亚利桑那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18.
为探讨用丙硫苯咪唑进行体外虫卵孵化试验检测羊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对23个羊场的25份田间样品用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进行了虫卵孵化试验并与先前减卵试验(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FECRT)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25份样品中,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对受检虫卵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值分别为0.050 1和0.054 0μg/mL,差异不显著。FECRT检测有抗药性的4个羊场,75%的样品对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的LD50均值均在0.1μg/mL以上,只有1个羊场的的LD50值分别为0.068 9μg/mL(丙硫苯咪唑)和0.071 2μg/mL(噻苯咪唑)。检测为可疑的2个羊场,其样品的LD50值为0.04~0.07μg/mL;FECRT检测敏感的蠕虫群体的LD50均在0.04μg/mL以下。此外,丙硫苯咪唑用纯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稀释后于4℃保存7 d,LD50值变化不大,提示药效无明显下降,而保存14 d后药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剂替代无机化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固氮菌群的影响。本试验以甘南高寒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eleste Linnaeus)种植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菌剂+75%化肥(T2)、菌剂+50%化肥(T3)、菌剂+25%化肥(T4)和全施菌剂(T5)。通过测定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自生固氮菌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菌剂替代化肥的比例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总PLFA增加,土壤微生物压力指数逐渐减小。土壤脲酶、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T4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42 mg·(g·d)-1,9.32 mg·kg-1,9.66 mg·kg-1和6.84 mg·kg-1。本研究说明菌剂可以部分替代无机化肥,当替代量为75%时,不但不会造成土壤中氮素含量下降,还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这一发现为青藏高原耕作区无机化肥的减施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究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采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因子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各异且差异显著(P<0.05)。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57971条有效序列,219017条优质序列和2004个OTUs。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多样性指数为轻度>重度>中度,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样地间差异为轻度>重度>中度。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门,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77.25%、84.27%和78.66%;乳球菌属为3种退化草地土壤的优势菌属,在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中分别占14.29%、38.84%和7.39%。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细菌群落的组成具有影响,其中土壤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祁连山中段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