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旨在探究C5a/C5aR信号在微小隐孢子虫感染过程中对宿主CD4+ T细胞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为研究对象,以BALB/c乳鼠和C5aR抑制BALB/c乳鼠为感染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C.parvum感染前后乳鼠回肠组织中C5aR的表达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隐孢子虫HSP70基因和CD4+ T细胞亚群(Th1、Th2、Th17细胞和Treg细胞)主效应细胞因子(IFN-γ、IL-4、IL-17和TGF-β)的转录变化,并通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乳鼠回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乳鼠相比,C.parvum感染可以引起乳鼠回肠组织中C5a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以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C.parvum感染组乳鼠相比,C5aR抑制剂处理可引起C.parvum感染乳鼠回肠组织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reg细胞的主效应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β显著下调表达(P<0.05),以及Th17细胞主效应细胞因子IL-17显著上调表达(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抑制C5aR能显著改善C.parvum感染引起的乳鼠回肠组织的绒毛直径和黏膜厚度变化(P<0.05),但不能改善绒毛长度、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隐孢子虫HSP70基因的mRNA水平检测发现,抑制C5aR能显著影响C.parvum在回肠组织中的增殖(P<0.05)。C5a/C5aR信号可能通过动态调节CD4+ T细胞亚群主效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参与宿主与隐孢子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深入理解隐孢子虫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2.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近12a的野生花卉植物资源进野外调查,重点对29种可用于开发园林、观赏性极高的野生花卉进行了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阐述,并把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普查,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支持,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濒危植物花卉如蒙古扁桃、四合木、鄂尔多斯半日花等如何在未来园林景观中应用,如何在进行资源保存、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引种驯化、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系统分析“三生”空间转型下的碳储量效应,以期优化空间布局与提升边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助推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方法] 采用“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转移矩阵刻画边境“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和转型特征,借助InVEST模型和“三生”空间碳储量贡献率揭示边境1990—2020的碳储量时空分异及“三生”空间转型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 ①1990—2020年边境地区以绿被生态空间占绝对主体,农业生产空间和水域生态空间为辅的组合特点,分布上呈现“南北两翼高,中部低”特征。 ②研究期内边境地区“三生”空间转型呈现出初期稳定、中期波动、后期剧烈的发展态势,除水域生态空间外,其余空间均于2010—2020年动态度变化最为显著。 ③1990—2020年,边境地区碳储量整体呈现逐期持续递减,研究初期与中期变动幅度不大,末期碳储量深刻变化;40 a间碳储量共计损失4.13×106 t,绿被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相互转换主导着广西边境地区碳储量的变化。[结论] 应调整与优化区域“三生”空间用地结构,促进“三生”空间融合,并以“碳中和”为目标导向,强化空间用途管制,为提升区域碳储资源提供精确保障。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气象预警信息屏的功能、特点及市场前景,分析了揭阳市气象预警信息屏业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气象预警信息屏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使碳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有前瞻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认识到发展碳汇产业的前景。文中定义了碳汇产业的概念,分别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碳密度方法、李克让和T.O.West的提出的方法对内蒙古的森林、草地、农田碳汇资源进行了估算,2003年为172049.1万t,2009年为180948.2万t。对内蒙古碳汇产业发展进行了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6.
陕甘宁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0,他引:22  
据陕甘宁地区1951-2000年气温、降水记录,得出结论,整个陕甘宁地区都是增温区,全区增温线性倾向值为0.0194℃/a,高于全球近百年的趋势(0.005℃/a),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区内差异显著。降水线性倾向值分布自西向东增大,全区平均值为-1.0759mm/a。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探究不同蚕豆种质资源的绿豆象抗性,初步鉴定并筛选出抗虫材料。【方法】采用仓储条件下人工接种绿豆象饱和侵染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74份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总体表现为感(S)和高感(HS)材料占比极大,分别为30.9%和64.9%,而高抗(HR)和抗(R)性材料占比极小,分别为3.1%和1.1%;不同粒色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有显著差异,青色、混合色和深色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4.8%和96.6 mg、8.7%和91.1 mg、2.4%和120.2 mg;大粒、中粒和小粒种质的抗虫率和虫重分别为2.5%和154.7 mg、3.8%和109.7 mg、8.1%和56.7 mg;不同地理来源蚕豆种质绿豆象抗性表现为国内种质与国外种质绿豆象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国内各省间蚕豆种质中绿豆象抗性有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较高的有重庆、湖南、浙江、安徽和江西,而来自云南、四川、陕西和贵州等省份种质的绿豆象抗性则相对较低。蚕豆资源对绿豆象综合抗性表现为混合色优于青色和深色种质,蚕豆种质的绿豆象抗性随百粒重的增加而降低,小粒种质的绿豆象综合抗性显著高于中粒和大粒...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氮肥的最佳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N0:0 kg/hm2、N60:60 kg/hm2、N75:75 kg/hm2、N90:90 kg/hm2、N105:105 kg/hm2)对抚仙湖流域植烟区烤烟生长发育、烤烟氮素吸收利用、产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明显提高烤烟根、茎、叶和烟株的氮累积量,烟株的氮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利用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以N7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26.95%;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P<0.05);烤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节距和有效叶片数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明显增加;施氮可以促进烤烟生长发育,烤烟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氮处理较N0处理增产3.02%~13.87%;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和均价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升后降趋势,施氮各处理中,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产值均以施氮量为75 kg/hm2时效果最佳。施氮量在 75~105 kg/hm2之间烤烟的各化学成分含量、比例协调,利于生产优质烟叶。综合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氮肥利用率、烤烟产质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抚仙湖流域植烟区要实现烤烟适产优质以N75处理施氮量(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9.
在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分别对采集后贮藏8h、24h、48h、72h的美国山核桃穗条进行含水率测定,并用不同含水率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穗条含水率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穗条采集后贮藏8h含水率为33.45%,嫁接成活率为28.8%;贮藏24h含水率为32.65%,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1.3%;贮藏48h含水率为31.44%,嫁接成活率为43.8%;贮藏72h含水率为31.07%,嫁接成活率最低,为25.0%。穗条蜡封最佳时间为采集后1~2d。  相似文献   
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理念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治理主体,形成多元合作共治互动的善治格局.明清时期的乡绅治理模式作为传统社会较为成功的一种自治模式,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矛盾解决、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巩固统治基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时下,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松弛、自治主体角色错位、自治人才缺乏,古代乡绅文化也开始断代与流失.鉴于此,应当从明清乡绅治理模式中找寻其经验,借鉴其长处,培养属于新时代的"新乡绅"来参与农村村务自治,创新农村基层自治模式,促进国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