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43篇
综合类   10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环境控制与丛枝菌根在组培苗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理状态和品质差是限制组培生产的关键因素。在此,综述了植物组培不同发展阶段组培苗生长发育中存在的生理和品质问题,分析了其形成原因,介绍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工程和生物学方法,详细论述其作用机制。最后,作者认为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环境因子控制和组培苗生理状态和品质间的互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并指出两项技术的结合将是解决组培苗生理状态和品质差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2.
植物工厂秧苗繁育系统具有环境控制能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支撑现代数字秧苗生产系统的重要载体.作为秧苗繁育的新型产业,植物工厂在优质秧苗绿色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作业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不受区域、季节限制,可实现秧苗周年生产.本文综述了植物工厂秧苗繁育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结合其系统优势及产业化...  相似文献   
53.
在温室条件下,以荧光灯为对照,以LED灯板为人工光源,探究红蓝光质对水培盆栽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植物工厂条件下生产不同叶色蔬菜提供光环境参数。结果表明,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在RB 2∶1(RBⅠ)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随蓝光比例下降而减少,在RB 1∶2(RBⅢ)和荧光灯(F)处理下含量最低。且绿叶生菜光合色素含量对红蓝光比例的变化敏感程度低于紫叶生菜。绿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以RB 1∶1(RBⅡ)处理最大。紫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在白光(W)对照处理下最大,根系鲜质量和根系干质量在RB 2∶1(RBⅠ)光照下最高,地上部分干质量则在不同光质变化下没有显著差异。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分别以RB 1∶1(RBⅡ)和白光(W)光质照射培养最佳。  相似文献   
54.
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施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上用改变自然环境的办法,获得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条件.通过各种设施使植物地上部和根际环境得以改善,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延长生长季节、提高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并能使作物在露地不能生长的季节和环境中正常生长.设施农业是集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农用新材料等学科,以先进农业设施为依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由于现阶段的农业设施以温室为主要类型,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室产业的概念.  相似文献   
55.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示范窗口的农业科技园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农业科技园的建设为区域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农业科技园在我国从产生到发展的时间很短,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我国农业科技园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克服存在的问题,以保持我国农业科技园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技术经济背景分析  示范与推广一直是科…  相似文献   
56.
植物工厂是在高精度环境控制的封闭或半封闭生长空间内进行植物周年生产的系统。在系统内需要为对象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环境因子包括:光照(光强、光质和光照时数)、温度、湿度、CO2浓度、风速以及营养液的pH、EC、肥料成分、溶氧量、液温、流速等。对植物工厂进行环境优化控制,最根本的是要明确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积累、转流分配、发育和呼吸等生理过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各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效果,选择运行成本低、效果好的调控手段进行优化控制,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这里,主要对植物工厂的光照、温度调节作重点…  相似文献   
57.
表2神内植物工厂“沙拉莴苣”和“桑秋莴苣”生产流程作业时期作业室植物滞留时间播种、催芽播种室、催芽室2~3天绿化太阳光温室A1周苗化太阳光温室A~D3周栽培太阳光温室1~3、人工光温室3~7周收获太阳光温室1~3、人工光温室0.5天包装防露室0.5天冷藏预冷室0.5~3天上市移动起重机、冷藏车0.5天植物工厂的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不断创新与完善,并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实用模式,为植物工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采用大量的照片和图表对植物工厂的建筑结构、工艺流程、配套设备和生产试验模式等作以介绍。神内植物工厂神…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千叶大学的Kozai教授在原有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组织培养方法——无糖组织培养(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光自养微繁(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该技术是环境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典型应用,其特点是采用人工环境控制手段,用CO2代替糖作为碳源,提供适宜植株生长的光、温、水、气、营养等条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快速繁育。此法优点在于: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糖和生长调节物质,只是通过提高培养器内的光照度、CO2浓度以及气流交换速度等来增强组培植物的光合速率。由于该技术尽可能多地依靠组培苗自身的光合能力,解决了传统组培技术由于培养器内CO2浓度过低、气体交换不足以及弱光环境等对组培植株的光合能力提升的制约,简化了培养程序,植物苗的成活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为组织培养的工厂化、规模化提供了契机。然而,良好的环境控制是该技术高效应用的前提,而目前我国对组培物理环境因子的调控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数研究集中于大型组培箱及其强制供气系统,组培间环境控制方面研究较少,有关组培室内物理环境综合调控技术的相关报道也比较欠缺。因此,有必要对组培室内温度、光照、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物理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其综合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其中,首先应开发组培间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独立组织培养技术的实用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商业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9.
总结了植物无糖培养的环境范畴,概述了环境控制技术在组培中的作用与研究现状,并对环境控制技术在无糖培养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机械化、自动化是植物工厂的重要特征之一,各类机械设备和配套装置在植物工厂内所占的比重较大,除了对象作物和营养液之外,绝大多数都属于机械与设备的范畴,包括营养液栽培系统、环境调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等。这里主要针对育苗、定植、移栽、收获、包装、预冷贮藏等辅助设备加以介绍。育苗设备精量播种生产线在植物工厂内依据其栽培作物的品种与栽培方式不同,所采取的育苗播种手段也不同,有些是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精量播种生产线来完成作业。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基质筛选→混拌→提升装料→穴盘装料→刷平→压穴→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