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研究通过投加铜离子改善了印染废水中红螺菌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佳铜离子剂量为10mg/L,菌体产量达到5400mg/L。  相似文献   
92.
本文概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南方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多功能保护型智能水田作业机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3.
松嫩秣食豆是黑龙江省优质的饲用豆科作物新品种,为解决松嫩秣食豆的合理利用问题,笔者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开展了秣食豆不同刈割时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对其产量及品质的试验研究,对松嫩秣食豆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嫩秣食豆在黑龙江西部地区9月初结荚期刈割其鲜草产量达63 703.70 kg/hm~2,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为产量和品质的最佳平衡点。说明松嫩秣食豆最佳刈割时期为结荚期,其利用模式适宜在东北寒冷地区及类似气候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4.
本文针对我国种业创新能力机制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提出了打造DH工程化育种联合的措施,以探索种业产学研结合的载体途径,实现种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95.
苜蓿是世界公认的高产优质豆科牧草,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其除了具有广为人知的饲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生物能源价值。文章对苜蓿的饲用价值、生态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生物能源价值与利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6.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组PA 种质改良系J1255、J1401 与S122 杂交所形成的6 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郭平仲提出的世 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籽粒长、百粒重、穗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长与百粒重的遗传 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次之;穗粗、籽粒长和穗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显性效应作用为主,加性效应次之; 上位性效应明显存在于穗部各性状的世代遗传变异中,其中,对于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明显大于显性效 应,并以加性伊加性的上位性互作为主。  相似文献   
97.
采用2组增广NCⅡ设计对玉米子粒长度进行了遗传研究。杂种优势分析表明:2组试验子粒长度的杂种优势平均值分别为26.54%、23.69%,变异幅度分别为14.95%~38.26%1、4.26%~32.61%。配合力和遗传模型分析表明:子粒长度的遗传以加性基因作用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不可忽视,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98.
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按叶类蔬菜机械收获品种分类,阐述了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提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指出了叶类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叶菜低损高效率收获、有序收获、叶类蔬菜带蔸收获及生产机械装备多元化。  相似文献   
99.
应用2组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Ⅰ组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加性效应更为重要;有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粒重的遗传,大粒对小粒为显性,且有超显性遗传;雌亲(不育系)和雄亲(恢复系)的显性、隐性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但不育系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研究长刺蒺藜草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明确其抗旱能力,对防治长刺蒺藜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长刺蒺藜草的成熟期刺苞中的种子为材料,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方法进行处理,设置3个水分处理梯度,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饱和持水量的80%、55%和35%,分别研究恒定的充分供水处理(CK)、中度干旱胁迫处理(MD)、重度干旱胁迫处理(SD)对长刺蒺藜草各器官生物量、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强,长刺蒺藜草的茎、叶生物量以及地上总生物量均逐渐减少,果实生物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2)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长刺蒺藜草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迅速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平缓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3)中度干旱胁迫下长刺蒺藜草的生育期与充分供水的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长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综上所述长刺蒺藜草在中等干旱胁迫下采用耐旱的适应策略,降低营养体的生物量分配,增加繁殖体的生物量分配并且延长生长发育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结实量;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采用逃旱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