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林业   557篇
农学   355篇
基础科学   304篇
  284篇
综合类   2259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1490篇
园艺   417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研究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个辣椒品种G3和G7为试材,盐碱胁迫下喷施5种不同质量浓度(0、10、25、40和60 mg·L-1)的ALA溶液。通过对喷施后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等表型指标和MDA、H2O2等生理指标以及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进行测定,揭示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40 mg·L-1的ALA能够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以及干鲜质量,其中2个品种的叶面积分别升高39.9%和17.1%,根长分别升高18.3%和40.5%;同时提高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并降低脯氨酸、MDA、H2O2的含量及O2-的产生速率,2个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6.0%和17.5%,CAT活性也分别提高了87.8%和354.6%。因此,喷施外源ALA 40 mg·L-1时,对辣椒幼苗受到盐碱...  相似文献   
132.
本文针对阳光玫瑰葡萄在天津地区实际种植情况,从建园、整形、花果管理、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阳光玫瑰葡萄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天津市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3.
果园废弃枝条利用不合理现象,已经成为限制果树清洁生产的首要问题,废弃资源再利用对于水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从废弃枝条沤制成肥、加工成食用菌培养基质和直接粉碎覆盖还田等方面,简述了目前国内果树废弃枝条再利用研究现状,并对之后果园废弃枝条的清洁生产研究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鉴定玉米ARI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ARID转录因子生物学功能及玉米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拟南芥数据库TAIR获取7个ARI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与玉米基因组编码蛋白进行同源比对,鉴定出玉米ARI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进化、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生育期组织表达模式和蛋白互作网络等进行预测分析,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激素处理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玉米中共鉴定出12个ARI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ZmARID1~ZmARID12),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448~1875个,均为亲水性蛋白,除ZmARID12外,其余均为不稳定蛋白;ZmARID2、ZmARID4、ZmARID9和ZmARID10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和细胞核,ZmARID12定位于叶绿体和细胞质,ZmARID1定位于叶绿体,其余成员均定位于细胞核。玉米ARID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不仅含有多种光响应元件(G-box、Sp1、GATA-motif、Box4、MRE、AE-box),还含有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元件(CGTCA-mot...  相似文献   
135.
根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类催化结构域Ⅰ和Ⅸ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紫花芒’杧果嫩绿色叶片基因组DNA。在NCBI中用Blast X比对发现,有6个阳性克隆是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并命名为PK1~PK6,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AY693369-AY693371和AY776277-AY776279。在PK3、PK4和PK6中发现了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9个催化结构域Ⅰ~Ⅸ,而其它3个克隆具有部分结构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还发现,6个克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都与受体样蛋白激酶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还表明它们都是可能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总之,6个克隆不仅是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而且是可能的受体样蛋白激酶基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36.
为明确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对韭蛆幼虫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感染Bt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首先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明确了菌株JQD117对韭蛆3龄幼虫72 h的LC50为2.8070×107cfu/mL,然后采用10×LC50、1×LC50和0.1×LC50三个浓度饲喂感染韭蛆幼虫,定期取样测定韭蛆体内5种酶活性,结果表明以较高浓度(1×LC50和10×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变化较大,而以低浓度(0.1×LC50)感染韭蛆幼虫后体内蛋白酶活性变化较小。其中,以1×LC50和10×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24~36 h和6~60 h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类胰凝乳蛋白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在6~60 h与对照相比均受到显著抑制。以0.1×LC50浓度感染韭蛆幼虫后,胰蛋白酶活性只在36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12~48 h时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羧酸酯酶活性只在6 h与对照相比受到显著抑制;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在三种感染浓度下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可见,感染JQD117对韭蛆体内蛋白酶和解毒酶活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感染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扰乱了韭蛆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对外源毒素的分解,本文为Bt防治韭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7.
沙漠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记载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1775)主要在北非发生,对当地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发生时,可向西亚等地继续扩散为害。2020年初沙漠蝗在巴基斯坦、印度大量发生,肆虐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其具有迁飞性,周边多个国家面临重大入侵风险。因本次沙漠蝗发生规模与破坏程度堪比1985年非洲蝗灾,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本文介绍了沙漠蝗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概述了沙漠蝗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8.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全球的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氮沉降及盐渍化等因素又反过来会影响入侵植物的形态属性、入侵性等。以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质园试验研究比较了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对模拟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初步探讨了南美蟛蜞菊对盐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呈现出盐胁迫抑制生长的规律,而本地蟛蜞菊呈现出低盐胁迫(0.1 mol/L)促进生长,中高盐胁迫(0.2、0.3 mol/L)抑制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总生物量、相对株高、茎节数以及根长的减少。其中低盐胁迫下2种植物的叶片数均有所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升高,2种植物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可为今后南美蟛蜞菊适生区的预测及其入侵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以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为研究目标,以地下滴灌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试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降雨年型苜蓿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指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的作物-水模型,推求各茬苜蓿最优耗水量,结合典型年降雨在苜蓿生产各茬内的分布特点,提出宁夏引黄灌区苜蓿草田不同降雨年型地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年型下,地下滴灌苜蓿土壤含水量≥50%田间持水率时,各茬株高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2段式变化过程;分枝数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茎叶比在丰水年型随灌溉定额增加而升高,在平水年型随收获茬次延续逐步下降;各处理干草产量在不同降雨年型均随收获茬次的延续逐步下降,且土壤含水量下限高于60%田间持水率的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苜蓿草田各茬灌水量通过影响耗水量而影响苜蓿茎叶比、株高和分枝数,进而影响干草产量,并据此建立了苜蓿草田产量-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间的作物水模型,计算苜蓿草田各茬兼顾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最优耗水量,结合自然降雨分布特征,提出宁夏引黄灌区不同降雨年型苜蓿草田生长季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5 000 m~3/hm~2,灌水20次;平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600 m~3/hm~2,灌水19次;丰水年苜蓿地下滴灌灌溉定额为4 132 m~3/hm~2,灌水17次。  相似文献   
140.
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质量的影响,明确浙江地区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的最佳适宜收获期,为高活力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种子生产提供依据。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4个甜糯双隐性玉米自交系(自选系2019、C002、TN012和TN932)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23~35 d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有所差异,授粉后第35天果穗完全成熟时种子发芽率最高。C002在收获前期发芽率较高,授粉29 d后发芽率降低,随后逐渐增加。自选系2019、TN012和TN932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2~35 d,C002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23~26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