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55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6篇
  32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Ii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实验通过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星斑川鲽MHCⅡ恒定链(MHCⅡIi)的全长cDNA序列,其长度为1766 bp,包含135 bp的5′非编码区、837 bp的开放阅读框和794 bp的3′非编码区。该基因共编码279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0.848 ku,等电点为6.89。与已知物种MHCⅡIi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与狼鲈、紫红笛鲷和鳜关系较近,同源性均为79%。利用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了MHCⅡIi在星斑川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爱德华氏菌感染前后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脾脏、头肾、肝脏、后肠、性腺、心脏、血液、鳃和肌肉组织中,MHCⅡIi mRNA均有表达,但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差异,脾脏和头肾组织相对表达水平较高,鳃、血液、肌肉、心脏和性腺中的表达水平较低。病原感染后,免疫相关组织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肝脏和后肠的表达水平也略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可为星斑川鲽MHCⅡ类分子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海水养殖鱼类的抗病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密度SNP 遗传图谱定位小麦穗部性状基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小麦穗部性状之间相关性密切, 其中穗粒数和千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要素, 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解释基因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RIL群体(山农01-35×藁城9411) 173个F8:9株系为材料, 利用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技术及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 在5个环境下进行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检测到位于1B、4B、5B、6A染色体上7个控制千粒重的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6.00%~36.30%, 加性效应均来自大粒母本山农01-35; 检测到8个控制穗长的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14.34%~25.44%; 3个控制穗粒数的加性QTL; 5个控制可育小穗数的加性QTL; 3个控制不育小穗数的加性QTL, 贡献率为8.70%~37.70%; 4个控制总小穗数的加性QTL; 6个控制小穗密度的加性QTL。通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检测到32个加性QTL, 解释表型变异率0.05%~1.05%。在4B染色体区段EX_C101685–RAC875_C27536检测到控制粒重、穗长、穗粒数、可育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的一因多效QTL,其贡献率为5.40%~37.70%, 该位点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 是稳定主效QTL。在6A染色体wPt-0959-TaGw2-CAPS区间上检测到控制粒重、总小穗数的QTL。研究结果为穗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精细定位和功能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师创新教育能力与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必然的联系。把科研与教研实践于“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案中将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具体化,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科研方法及成果的了解,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云南会泽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野生小花南芥地下部生物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投影面积等根系指标研究重金属胁迫对野生小花南芥的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区内不同位置野生小花南芥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以干重计)以及根冠比较低,指标保持相对稳定,各样点间差异性不显著,生长情况大致相同;野生小花南芥的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及投影面积在各径级(根径,mm)分布存在差异,其中,径级0d≤1.5根系长度所占总量的比重较大,根长随根径增大呈不同程度减小且减幅较大;根系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在各径级下分布相对均匀;小径级0d≤1.5的根系体积占总体积的比重较小,较大径级1.5d≤4.5和d4.5的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添加中草药有效成分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选用 2 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 80头 ,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 4个重复。分 2 0 - 30kg、30 - 70kg、70 - 110kg三个体重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提取的中草药有效成分 ,日增重和料重比有改善的趋势 ,但不明显 (P >0 .0 5 )。能有效防止 2 0 - 30kg仔猪发生腹泻 ,能明显减少兽医治疗用药费用 ,经济效益明显。结果提示 ,添加提取的中草药有效成分 ,其对生长育肥猪的促生长效果 ,与添加抗生素和 /或化学合成药物的相当 ,即可以取代抗生素和/或化学合成药物  相似文献   
16.
广西药用野生稻抗褐稻虱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药用野稻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把发掘和利用这些资源,1983年来我们特开展其抗褐稻虱的研究.供试野稻材料均采自我院药用野稻保存圃,共202份.供试虫源是上年11月采自田间虫群,在温室内用感虫的栽培稻台中本地1号(后简称TH_1)或耐寒和耐虫性强的普通  相似文献   
17.
小麦干燥机是小麦贮存的主要机械设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小麦干燥机的节能环保问题逐渐引起相关部门及行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干燥机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小麦干燥机存在的节能环保问题从干燥工艺、干燥热源及智能化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希望对小麦干燥机的更新换代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基地环境质量要求生产基地要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区域,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土壤耕层厚度在20 cm以上,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全氮 0.06%,速效磷(P_2O_5) 15 mg/kg,速效钾(K_2O) 90 mg/kg,pH值为7~8.5。环境空气质量、灌溉用水、土壤质量等  相似文献   
19.
藤本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该文是对最新引进的荷兰优良藤本月季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经过试验对比,筛选出适合多数品种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1.0m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1,生根率达100%.在试管苗的移栽试验中摸索了移栽基质等与成活率的关系,使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QTL的连锁和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茎秆断裂强度与倒伏特性关系密切,并对产量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解析茎秆断裂强度的遗传机制,开发与该性状紧密连锁/关联的分子标记。利用山农01-35′藁城9411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含173个F8:9株系)和由205个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借助90 k小麦SNP基因芯片、DArT芯片及传统分子标记技术,在2个环境中对两群体的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连锁图谱,在4B染色体的TDURUM_CONTIG63670_287–IACX557和EX_C101685–RAC875_C27536等区段上,检测到9个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株高、茎秆第2节间充实度、茎秆第2节壁厚相关性状的加性QTL,可解释表型变异9.40%~36.30%。同时,利用包含24 355个SNP位点的复合遗传图谱,在自然群体中检测到37个与茎秆断裂强度相关性状(P0.0001)的标记,分别位于1A、1B、2B、2D、3A、3B、4A、4B、5A、5B、5D、6B、7A、7B和7D染色体,可解释表型变异7.76%~36.36%。在4B染色体上,以连锁分析检测到控制茎秆断裂强度的RAC875_C27536与关联分析检测到的Tdurum_contig4974_355标记,在复合遗传图谱上的距离为6.7 cM,说明该区段存在控制小麦茎秆断裂强度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