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日粮不同赖氨酸(Lys)水平对12~18w雌性临武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84d雌性临武鸭21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65%、0.75%、0.85%、0.95%),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7只鸭,试验全期为42d。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试鸭血清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或P0.01),但对血糖、总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影响(P0.05);日粮赖氨酸水平对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T3、T4和T3/T4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以血液生化和激素作为评价指标,日粮0.55%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12~18w雌性临武鸭机体生长发育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镇糯19号是以武运粳21号与武香糯240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没有生产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状,适宜沿江、苏南等周边地区作为高产、广适性糯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甘薯新品种"吉徐薯2号"是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组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选育鉴定而育成。2008年选取优质紫薯浙紫1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籽,单系选择,经两地鉴定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吉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淀粉含量57.84%(DW),还原糖含量1.98%,可溶性糖含量8.14%,蛋白质含量为5.49%,花青素含量17.5 mg/100g。鲜薯食用品质较好,有香气,食味综合评价3.80分。  相似文献   
14.
<正>吉徐紫2号花青素含量高,紫皮紫肉,薯块长纺锤形,单薯质量280~350 g,外形美观,营养价值高,食味好,使用范围广,抗逆性强,田间抗黑斑病,每667 m2产量2 400 kg左右。紫色甘薯新品种吉徐紫2号是2008年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取优质紫薯浙紫1号为母本、万紫5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系  相似文献   
15.
定海是浙江省舟山市的一个行政区,地处我国东海,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是一座充满神奇魅力的海岛新城。境内拥有岛屿、山丘、平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是舟山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相似文献   
16.
协优084具有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好,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熟期适中,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等优良特性。介绍协优084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杂交中籼稻Ⅱ优4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42在安徽省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介绍了Ⅱ优4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Ⅱ优129是江苏省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129配制的优质、超高产和抗病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1997~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籼稻区域试验,1998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丹东某县一肉鸡户,饲养双A肉鸡6000只,12日龄出现采食量下降,死亡鸡只剖检见肌胃病变,先按腺胃炎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后按改变治疗方法,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治疗过程汇报、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