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09篇
  39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黄瓜栽培条件下,醋糟、牛粪和菇渣不同体积配比基质(纯醋糟C,醋糟+菇渣CG,醋糟+牛粪CN和醋糟+菇渣+牛粪CGN)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质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受不同原料配比和黄瓜生长的双重影响。随黄瓜生育期的推进,CG处理脲酶活性一直呈递减趋势,蔗糖酶活性呈前期比较稳定、后期略有上升的趋势;C、CN和CGN处理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变化规律比较相似,均呈前期逐渐升高而后期逐渐下降的特征。基质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变化较为一致,但基质处理间存在差异。C处理二者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其他3个处理呈前期下降后期上升的动态。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氮素含量间的关系受基质处理的影响。CN处理的脲酶活性与有效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GN处理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和CG处理的酶活性与氮素含量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对缺水与正常杨树苗叶片进行特征分析与降维处理。首先对样本进行光照补偿并去除奇异性;然后对样本数据空间进行归一化处理,提出采用基于各向异性核扩散法对缺水与正常样本数据空间进行降维,核参数采用最大类间距离法自适应调整;最后根据最大信噪比原则选择降维子空间维数,获得识别特征。分别对各向异性核扩散法、LE、LTSA以及PCA进行分析比较,对于叶脉较粗的杨树叶片,采用各向异性核扩散法效果较好,能保持空间的几何关系。采用SVM分类法对不同算法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取的杨树叶特征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3.
茶园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生晚霜的茶园中,试验研究了防霜机不同时间尺度启闭的防霜效果。在茶树萌芽前不同天数、降霜前和日出后不同时间,分别设定开始启用和启闭防霜机的处理,测定其对茶树生长、冠层温度和防霜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树萌芽前20、15、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使新梢长度、芽密度和百芽质量均比对照增加20%以上;防霜机在降霜前2.0、1.5、1.0 h启动,对茶树防霜效果更显著,作用半径比对照增大60%以上;防霜机在日出后2.0、1.5、1.0 h延停,在开始的1 h内可平均减缓冠层温升45.76%,并减小茶树叶片光合强度的降幅。所以,晚霜时为保持茶树较好的长势和产量,应在茶树萌芽前不少于7 d开始启用防霜机,且合适的启动和延停时机分别为降霜前1.0 h和日出后1.0 h。  相似文献   
34.
黄瓜地上部分形态-光温响应模拟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基于生理的黄瓜生长可视化生长模型,该研究根据黄瓜地上部分对温度和有效光合辐射的响应,建立了以光温因子—辐热积(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TEP)为尺度的黄瓜地上部分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检验。模型对黄瓜叶片形态特性、叶柄长度和直径以及节间高度和直径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符合度较好,对黄瓜主茎高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模型对黄瓜叶片形态特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2、0.91、0.95,回归标准误差分别为8.5,6.9,2.8 mm;模型对叶柄长度和直径的决定系数分别为为0.89,0.93,回归标准误差分别为5.6,0.3 mm;模型对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以及主径高度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7,0.91,0.75,回归标准误差分别为4.5、0.8、120 mm;模型对果长和果径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92,回归标准误差分别为8.2和2.4 mm。该研究建立的辐热积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黄瓜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可为黄瓜生长可视化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5.
36.
将醋糟发酵后作为基质,与其他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进行番茄栽培效果的比较,同时将醋糟基质配合不同种类的基质进行栽培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纯醋糟由于颗粒粗,通气孔隙大,栽培效果不如菇渣等有机基质,但是醋糟配合菇渣、蛭石等颗粒细小的物质后,栽培效果大大提高,其中醋糟与菇渣1∶1配合,比所有其他各种基质的栽培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37.
湿地芦苇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为加强对镇江市滨江湿地的优化管理,改善湿地功能和效益,提高湿地生产量,采用样方法调查滨江湿地植被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并对太阳能辐射环境,优势植物种群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群落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测定;基于1997-2006年的气象数据,定量计算湿地植被吸收、固定、积累、转化和利用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流动过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滨江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能在植被生长季内(3月1日-10月31日)到达滨江湿地的太阳总辐射能为3 522.36 MJ/m2,以此为100%计算,植被层吸收能量1 608.66MJ/m2,占45.67%;在被吸收的能量中,仅有133.50MJ/m2的能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成为湿地植物群落的净生产量,为3.79%;而用于涅地植物群落的年能量积累量为80.31 MJ/m2,占2.28%,折合光能利用效率1.87%.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该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平衡态具有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
粉体物料流动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粉体物料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仿真模型,利用PFc仿真软件对粉体物料漏斗自由卸料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粉体物料的刚度变化对其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刚度增大,物料流动速度和流量波动均先增大再减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