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6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71.
[目的]筛选可高效降解啶氧菌酯的微生物资源,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啶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提供新资源.[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分离啶氧菌酯降解菌,以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降解菌;利用气相色谱仪(HPLC)测定啶氧菌酯残留量,分析其降解特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降解菌降解啶氧菌酯的中间代谢产物,分析降解菌降解啶氧菌酯的代谢途径.[结果]分离获得一株能以啶氧菌酯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株(PY3),其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PY3菌株属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PY3菌株最佳生长条件测定和降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Y3菌株生长和降解啶氧菌酯的最佳条件为pH 6.0、35℃,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培养11 d,对50 mg/L啶氧菌酯的降解率可达72.0%.PY3菌株降解啶氧菌酯的途径包括苯环和N杂环间氧桥键断裂后酯化,以及苯环和N杂环开环反应.[结论]沼泽红假单胞菌PY3菌株具有高效降解啶氧菌酯的活性和较广的pH和温度耐受性,且具有应用于农田生态环境中啶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残留物微生物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272.
pCB-zeolin-GF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利用荧光蛋白基因GFP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和定位,构建含有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GFP。在目的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两端设计引物,并引入酶切位点和保护碱基,用PCR方法从pDHA扩增得到zeolin基因的全长,克隆到中间载体pMD18-T,分别用NcoⅠ和BglⅡ2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重组质粒和经过改良的pCAMBIAI1302植物表达载体,经回收、连接、转化、鉴定后,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构建了zeolin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GFP,并在洋葱中得到了表达。构建的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CB-zeolin-GFP正确,该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今后进行基因转移、基因功能研究及培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3.
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特征明显的3株石油降解细菌(编号18、H、21),这些菌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了这3株细菌的种属,分别为氧化微杆菌,节细菌和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试验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pH值、盐浓度、氮源、磷源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3%;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8,盐浓度为3%;21菌株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1%。H、18、21菌株的最适氮源分别为KNO3、NH4NO3、NH4Cl。H菌株的最适磷源K2HPO4:KH2PO4为1:2(双磷源),18菌株的最适磷源是K2HPO4,21菌株的最适磷源为K2HPO4。  相似文献   
274.
柱花草和苜蓿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热带和温带牧草对温度胁迫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本文比较研究了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抗氧化系统、可溶性糖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柱花草在冬季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苜蓿MDA含量在夏季升高;柱花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越冬前和越夏前升高,苜蓿SOD活性在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柱花草和苜蓿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越冬前均升高,但柱花草春夏季维持稳定,苜蓿CAT活性夏季升高;柱花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全年较稳定,苜蓿的APX活性在春夏季不断升高;柱花草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越冬前、后均升高,而苜蓿只在越冬前升高,越冬后维持稳定水平;柱花草和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前均积累,柱花草积累高峰出现得较晚,且在越冬后再次大量积累,苜蓿在越冬前就大量积累,更有利于提高抗寒性;柱花草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在冬季有一定程度降低,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荧光猝灭(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明显降低,苜蓿Fv/Fm、ФPSⅡqp等参数较稳定,但NPQ在春夏季不断降低。这说明,柱花草和苜蓿抗寒和抗热性的不同与其抗氧化系统、可溶性糖和PSⅡ季节性变化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75.
李聪  曹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1):2813-2821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突变可引起动物出现"双肌"性状,提高产肉性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备MSTN基因敲除的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MSTN基因敲除羊提供材料。设计构建4个靶向MSTN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脂质体转染细胞后,通过SURVEYOR分析和测序等方法对敲除效率进行检测,采用极限稀释法挑选稳定敲除的细胞系。试验成功构建了4个靶向MSTN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细胞转染后,测序结果显示pX330-target 1和pX330-target 4载体作用的靶位点处出现突变,SURVEYOR分析检测其在靶位点产生切割的效率分别为24.20%和10.18%。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12个MSTN基因突变的细胞克隆,其中1个为纯合突变。序列比对发现靶位点处有小片段碱基插入或缺失突变,部分会出现移码突变。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实现了绵羊MSTN基因敲除,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应用于绵羊基因编辑,产生的突变细胞系为制备MSTN基因敲除羊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276.
近几年,我国的规模化养猪得到了迅猛发展,品种得到快速更新,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疾病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力,疾病种类繁多,病毒性疾病感染严重,病原变异速度快,疾病传播迅速,致病力始终很强,导致种猪生产性能在低水平徘徊,商品猪出栏率较低。2006年发生的高致病性蓝耳病(PRRS)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群始终未能摆脱蓝耳病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277.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最前沿的课题之一,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节点构成和特点,介绍了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8.
近几年,我国的规模化养猪得到了迅猛发展,品种得到快速更新,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疾病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生产力,疾病种类繁多,病毒性疾病感染严重,病原变异速度快,疾病传播迅速,致病力始终很强,导致种猪生产性能在低水平徘徊,商品猪出栏率较低。2006年发生的高致病性蓝  相似文献   
279.
楚州区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聪  周鑫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206+208
介绍楚州区油菜田杂草发生现状,分析油菜田杂草的消长规律,提出综合防除技术,以为该区油菜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0.
根据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基因(TaNHX1、TeNHX1)全长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直接扩增的方法从毛偃麦草(Elytrigia trichophora L.)中克隆到了Na+/H+逆转运蛋白基因,命名为EtNHX1 (Accession numeber:EU876834).EtNHX1最大开放阅读框为1 641 bp,编码含有54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9.8 kD的蛋白,预测等电点8.0.EtNHX1含有39个碱性氨基酸,37个酸性氨基酸,256个疏水氨基酸及128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47%的α-螺旋、20%的延伸链、4.5%的β-转角和28%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EtNHXl含有12个连续的疏水片断,其中10个可能构成跨膜螺旋.序列分析显示,EtNHX1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 L.)、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e L.)、水稻(Oryza sativa L.)、角果碱蓬(Suaeaa corniculata L.)、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 L.)等植物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98%、96%、85%、68%和67%.序比对结果以及进化树分析均表明EtNHX1应为定位于毛偃麦草液胞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