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为探索坡耕地中等高草篱对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的影响,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华北地区不同坡度(15%和20%)条件下草篱系统中土壤阿特拉津残留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后,土壤阿特拉津残留纵向迁移占主导地位。草篱处理篱带区阿特拉津残留量远低于无草篱对照的对应区域,篱带区各土层阿特拉津残留量相近,而无草篱对照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表层(0-10cm)显著高于其他层。草篱系统中不同篱域土壤阿特拉津残留量差异显著,篱带区沉降区作物区。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草篱系统中各因素对土壤阿特拉津残留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篱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篱域坡度坡位,草篱的重要性超过其他因素。草篱显著影响坡耕地土壤阿特拉津的横向扩散和纵向迁移,可作为控制坡耕地农药流失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2.
新一轮本科合格评估的推进及工作实践的开展,为高校的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方向。针对本科合格评估背景下市场营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旨在提升教学及人才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为明确荒漠草原疯草对发生区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了2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疯草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和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发生地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区与未发生区土壤质地、含水量、孔隙度和容重无显著差异,发生区土壤碱解氮显著增加;小花棘豆发生区速效磷增加,速效钾降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地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前者土壤砂粒含量较高,而水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pH则较低。变异黄芪和小花棘豆发生区土壤物理性质无明显改变,植物可利用养分有显著变化。变异黄芪比小花棘豆更能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在荒漠草原潜在分布区面积大,更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54.
农药残留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残留的对策,以期为治理农药残留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番茄品种江蔬14号(耐盐性较弱)和白果强丰(耐盐性较强)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亚精胺(Spd),共4个处理(营养液+0mmol/LNaCl+0mg/LSpd、营养液+0mmoI/LNaCl+100mg/LSpd、营养液+100mmol/LNaCl+0mg/LSod、营养液+100mmoL/LNaCl+100mg/LSod)下.研究了外源亚精胺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pd能降低番茄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在盐胁迫下其降低作用更明显;两个品种相比较,Spd对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弱的江蔬14号作用效果更明显。Sod还能调节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使之在盐胁迫下变化更稳定;提高番茄幼苗的根冠比,对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a、b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因处理时间的累积和品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索猪IgG1-Fc(pIgG1-F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首先通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pIgG1-Fc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pIgG1-Fc,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然后通过优化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菌体培养温度及菌体培养时间,实现pIgG1-Fc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pIgG1-Fc的基因666 bp,共编码222个氨基酸;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IgG1-Fc经过酶切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能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6 ku。其最佳表达条件如下:在25℃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诱导6 h可形成大量包涵体蛋白。pIgG1-Fc基因被成功克隆并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及实现其他蛋白与pIgG1-Fc融合后原核表达奠定了基础,为制备能与猪IgG1结合的二抗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57.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强调其在食品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通过科学细致的程序,确保生猪产品放心上市,避免了潜在的疫病传播风险,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异育银鲫经过低温下停食后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翠  王岩 《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13-119
在室内水槽中进行了10周实验,以检验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经过低温下停食后的补偿生长。实验鱼初始体质量为(5.1±0.1)g,分为4组:2组鱼在第1~4周内被停食,在第5~10周分别恢复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SL组)和26 g.MJ-1(SH组)的等能饲料;另2组鱼(CL组和CH组)在1~4周内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的饲料,在第5~10周分别投喂蛋白能量比为23 g.MJ-1(CL组)和26 g.MJ-1(CH组)的饲料。第1~4周内水温控制在14.8~15.2℃,第5~10周内水温控制在24.8~25.2℃。结果表明,第4周结束时SL组和SH组体质量明显低于CL组和CH组;SL组和SH组全鱼水分、蛋白质和灰分百分含量明显高于CL组和CH组,但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后者。恢复投喂期间,SL组在第7~10周内SGR高于CL组,SH组第5~8周内SGR高于CH组,但SL组与SH组,CL组与CH组之间SGR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束时,SL组和SH组的体质量分别低于CL组和CH组,SL组与SH组间及CL组与CH组间体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SL组和SH组全鱼、躯干和内脏团内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高于CL组和CH组,脂肪含量分别低于CL组和CH组。本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低温下停食后,异育银鲫仅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恢复投喂期间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未明显增强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13-119]  相似文献   
59.
分级对银鲫生长和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王岩  李翠 《水产学报》2007,31(2):220-225
在室内水槽进行12周的饲养实验以检验分级对银鲫生长和鱼群内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用隔网将实验水槽分为两部分,每个水槽内放养10尾大鱼(体重8.0~9.0 g)和10尾小鱼(体重6.5~7.5 g),分级时将个体大小相近的10尾鱼分布在隔网同一侧。实验中,3组鱼分别隔1周、2周或4周分级1次,1组鱼不进行分级作为对照。鱼摄食率和生长率随分级间隔时间缩短而降低。实验结束时,隔1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低于对照组,隔4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时被分级的鱼群中大鱼体重的变异系数高于小鱼,表明大鱼对分级操作更敏感。本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未能明显提高银鲫生长速度和降低鱼群内个体大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增长,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职教育得到社会各界和党中央的关注.但是,目前民办高职教育机构的办学理念和高职教师生存现状还存在问题,与党中央的号召和重要指示还存有差距,这对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和教育全民化发展是一个严峻挑战,这引发我们对相关法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