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37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生长调控因子(growth-regulating factors,GRF)基因家族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中,部分GRF基因被证实是影响株高发育的核心调控因子。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初步构建以玉米ZmGRF基因与调控株高发育的功能基因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结果表明,有9个ZmGRF基因与已报道的调控株高发育基因具有显著的共表达关系,并呈现出网络化的共表达模式,推测这9个ZmGRF基因是调控玉米株高发育的潜在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微共线性分析发现,9个ZmGRF候选基因中有8个基因可以形成基因对,并且所有基因对的Ka/Ks值均显著小于1,暗示调控株高发育候选ZmGRF基因功能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42.
蝇蛆生物活性肽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蝇蛆为试验材料,设酶解温度、复合酶量、酶配比、酶解时间和Ph值5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进行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筛选脱脂蝇蛆粉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脱脂蝇蛆粉的最优酶解条件为A183C3D4E3,即温度(A)45℃,酶量(B)8000U/g,风味酶:木瓜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配比(C)是35%:50%:5%:10%,酶水解时间(D)为7 h,Ph(E)为7.5.脱脂蝇蛆粉溶液水解度的最大影响因素为酶解温度.  相似文献   
43.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7年4月对长江口海域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整体分布趋势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明显受水文状况影响.在长江口海域,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颗粒态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的行为是保守的,其行为主要受咸淡水混合过程控制;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亚硝酸盐、氨氮和溶解有机氮的行为是非保守的.  相似文献   
44.
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作物生产类实验课程改革为例,剖析了农学专业作物生产类实验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严重、逻辑关系不合理、实验类型比例不当、教学方式落后、效果较差等问题。立足本科教学实际条件,以课程群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课程内容优化、运行模式筛选、教学方法手段提升、保障体系探索、课程群构建等解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作物生产类主干课程实验课支撑体系,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5.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 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1.8%和33.4%,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1.8%、12.3%、31.2%、27.8%、21.1%和-3.2%;与露地栽培处理相比生物产量、单位耗水的干物质累积量、总产值、净产值、毫米水产值和产投比分别提高了24.9%、39.1%、225.5%、1 423.9%、212.4%和93.5%。地膜覆盖增大了玉米全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平作和半膜平作耗水量较露地栽培增幅分别为15.5%-29.2%、10.0%-20.8%和4.2%-12.6%。单季较高的耗水量导致3种覆盖处理在连作第二年收获期土壤贮水量较连作开始期分别降低了37.3%、33.5%和30.9%,第三年降低了29.6%、27.5%和23.9%,造成土壤水分亏缺;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水分亏缺累计,出现土壤干化现象,引起产量波动,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持续利用。【结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在同等降雨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理想的玉米种植模式;当年降雨量在320 mm左右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作不宜超过2年,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玉米的连作时间不宜超过3年。  相似文献   
46.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传统耕作措施(T)和5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对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 a不同耕作措施后,各处理土壤有机C、NO3-N以及速效P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有机C含量比试验初期提高了4.92%~18.05%,NO3-N含量提高了17.98%~31.08%,速效P含量提高143.04%~212.87%。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NTS和TS降幅较小,仅为2.75%和6.26%。6 a间小麦和豌豆平均产量均以NTS最高(分别为2 030 kg·hm-2和1 381 kg·hm-2),而NT最低(1 608 kg·hm-2和1 060 kg·hm-2)。传统耕作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耕层肥力的提高,但产量效应不明显;地膜覆盖有些年份增产效应明显,但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在黄土高原西部旱农区实施免耕秸秆覆盖既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也可以改善耕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7.
产蛋下降综合征是养鸡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毒病,主要由禽腺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蛋量的急剧下降以及软壳蛋、畸形蛋异常增多等现象,对于种鸡场和蛋鸡养殖来说影响尤其明显.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对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诊断方法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8.
蝇蛆肽对大鼠机体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蝇蛆酶解肽的生物活性.选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大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5%和1.0%蝇蛆肽的试验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前各组间各种抗氧化和免疫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各种指标始终没有较大变化,而各试验组从第7天开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过氧化氰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脾脏系数、胸腺系数、IgA及IgG含量、血清溶菌酶含量等免疫指标明显提高,其中试验Ⅱ和Ⅲ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蝇蛆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蝇蛆肽的添加量以0.5%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9.
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生育期土壤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土层深度的动态变化。4种耕作方式包括: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结果表明,NTS可以显著提高耕层0~3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分别比T 增加了4.02%,8.74%,20.51%和31.45%;而NT和TS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效应有一定的阶段性。在空间分布上,NT和NTS 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加深均呈下降趋势;T处理条件下4种土壤酶活性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先增后减趋势,而TS处理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加深呈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应各异,其中生育时期对脲酶影响最大,耕作方式和覆盖材料对蔗糖酶影响最大,交互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0.
百合喜冷凉、湿润气候,且适于富含腐植质、偏酸性的土壤种植。它既可观赏,又可食用,也可入药,经济效益较高。为促进其推广种植,笔者介绍了百合的特性、作用和栽培技术以及与冬季蔬菜、晚稻套种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