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84篇
  92篇
综合类   916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526篇
园艺   141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为了稳定生猪价格,健全生猪产业链体系,目前生猪期货的上市运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我国生猪期货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则已经制定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大连商品交易所还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在武汉和广州两地开展了生猪期货模拟交割,目前上市生猪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推出日期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间单个营养体不亲和性(vegetative incompatibility,vic)基因差异对弱毒性病毒传递的影响.将含病毒菌株与具单个vic基因座位差异的野生型菌株配对培养,10 d后调查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结果表明,相同vic基因型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为100%;在1个vic座位上的基因不同通常会降低病毒的传递率,在vic-Cc座位上基因差异菌株间的病毒平均传递率为85.93%,而在vic-Dd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病毒的平均传递率仅为10.30%,在vic-Aa、vic-Bb座位上基因不同的菌株间病毒平均传递率分别为44.12%、47.93%.vic-Bb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的病毒正反向传递率相差非常大,由vic-b菌株向vic-B菌株的平均病毒传递率为83.13%,而从vic-B菌株向vic-b菌株的平均病毒传递率只有23.15%;其他3个vic座位上基因不同菌株间的病毒传递率也具有方向性,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3.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在国外称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简称O TC,此已成为全球通用的俗称。国际通用的处方药英文综合是R X,它由R和X两个字母组成,Re-  相似文献   
104.
霉菌是菌丝体比较发达但没有较大子实体的小型真菌的统称,是微生物中的高级生物。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繁殖方式多种多样。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中毒可造成动物神经和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肾损伤、繁殖障碍等。预防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措施有:加强饲料管理、科学控制温湿度、加强舍内通风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5.
用15%灭幼脲烟雾剂100ml/亩,防治马尾松毛虫,其防治效果可达93.1%,适合在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陈杰  李涛  刘福江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14-17,20
从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三个方面对辽东山区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树冠的截流率为18.3%~28.5%;枯落物贮量为10.1~19.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枯落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1.5~2.5倍;0~40 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为840~1520 t.hm-2。综合分析表明:6种人工针叶用材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决定于土壤蓄水量,树冠截留雨水和枯落物持水起辅助和调节作用,其中,长白落叶松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次是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而云杉林的涵养水源功能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107.
<正> 金太阳杏是一个特早熟、质优、早产、丰产、抗晚霜、适应性强的欧洲杏品种,也是当前国内特早熟杏的换代  相似文献   
108.
广东省是我国最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的省份,也是我国惟一的省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验示范区。自1999年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以来,广东省的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方面,广东省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等基础工作;二是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三是逐步规范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方面,广东省大力推进“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城市林业和治理水土流失八大生态工程建设,落实生态公益林目标责任制,全面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林业生态省”工作,使全省森林资源大幅度提升,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当前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基于热红外技术的生猪体温测量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7的生猪群体体温检测方法。改进YOLO v7算法在Head层引入VoV-GSCSP结构,降低网络结构复杂度;使用内容感知特征重组(Content-aware reassembly of features,CARAFE)替换模型原始上采样算子,提高特征图放大后的品质,强化生猪头部区域有效特征;引入感受野增强模块(Receptive field enhancement module,RFE),增强特征金字塔对生猪头部特征的提取能力。本文改进YOLO v7算法对于生猪头部的检测精确率为87.9%,召回率为92.5%,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4.7%。与原始YOLO v7相比,精确率提高3.6个百分点,召回率提高7.0个百分点,mAP提高3.6个百分点。该方法首先自动检测生猪头部区域,再利用头部最大温度与耳根温度的高相关性,最终自动获取生猪体温。温度提取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16℃,检测速度为222f/s,实现了生猪群体体温的实时精准检测。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动定位生猪群体的头部区域,满足生猪群体体温测定的高效和高精度要求,为群养生猪体温自动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