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23篇
  143篇
综合类   1065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427篇
园艺   263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安徽省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及肥料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冬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合理施肥是保证冬油菜产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冬油菜的施肥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导科学施肥。【方法】 以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为例,于2017—2018年在全省冬油菜主产区进行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当前油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情况,并以全省冬油菜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冬油菜氮、磷和钾肥施用与油菜产量的关系,以此探索冬油菜种植中施肥增产增效的主要途径。【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油菜种植中均施用了化肥,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59.0%。全省化学氮、磷和钾肥平均用量为160、63和65 kg·hm-2。总的来说,全省化肥平均用量更加趋于合理化,但是施肥分级结果表明全省依然存在氮、磷和钾肥施肥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全省化肥施用方式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化施肥比例较低。Cate-Nelson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全省仅有23.8%、20.2%和21.0%农户在冬油菜种植中实现了氮、磷、钾肥高产高效。这说明全省冬油菜种植中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结论】 总的来说,安徽省冬油菜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面还存在问题。在施肥方式上机械化施肥比例不足,仅为38.8%;在养分运筹上,虽然氮肥用量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是以施用两次为主,与油菜养分吸收规律不匹配。除此之外,在施肥品种上存在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轻简化施肥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用IBM-PC系列微机与DGF-5型电感测微仪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的主要误差源进行了分析,提出对系统的综合误差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补偿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软件。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实现静态、动态数据采集,适用于尺寸和各种形状误差的测量  相似文献   
993.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IL-6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产生,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并对T细胞的增殖生长起辅助信号的作用。目前,...  相似文献   
994.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种群从伶仃洋一直连续分布至上川岛海域。为探究上川岛以西海域是否也有中华白海豚分布,于2013-2015年采用船基截线法在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进行了8个航次的考察。结果显示各个航次均有中华白海豚的目击记录,考察期共目击到78群次(约623头次),部分个体有重复目击记录,证实了该海域常年栖息着一定数量的中华白海豚。海豚的目击分布以下川岛、漭洲岛周围水域,以及东平港至庙湾角近岸水域较为集中。海豚的平均目击率与珠江东部河口(伶仃洋)和珠江西部河口区处于同一水平,海豚聚群规模较大并发现有大于30头的超大规模聚群,整体的年龄组成较为年轻化,表明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具有较好的保护潜力。  相似文献   
995.
时空及环境因子对黄河口及邻近水域斑鰶资源丰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作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近年来的优势种,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研究其资源丰度的变动对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该海域夏、秋季斑(鰶)资源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斑(鰶)资源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斑(鰶)资源丰度秋季较高,夏季较低;其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以北的近岸海域.GAM分析表明,月份、水深、海水表层盐度和浮游植物丰度对斑(鰶)资源丰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斑(鰶)资源丰度随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0m水深范围内随水深增加呈下降趋势;一定盐度范围内,斑(鰶)资源丰度随表层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盐度达到17时其丰度达到最大.因此,在浮游植物丰度较高的低盐河口水域,斑(鰶)资源丰度较大,这与斑(鰶)的洄游习性、河口区受到淡水径流和海水运动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樱桃番茄起源于南美洲地区,为茄科番茄属草本植物.果实外观优美,口感酸甜,香味独特,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于营养丰富的果蔬兼用型蔬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优先推广"四大蔬果"之一[1].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樱桃番茄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量发展迅猛,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观光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自2018年首次暴发于我国沈阳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沉重打击.研究针对其病原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建立一种快速核酸检测技术,为及时发现、准确处理ASF疫情提供一种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背景】2013年9月在山西太原市温室大棚小叶榕花卉上采集到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2015年1月从泰国曼谷进境旅客携带的红毛丹水果上截获检疫性蚧虫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方法】分子DNA提取,序列数据处理。【结果】经试验分别获得两种 粉蚧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各9条,样本经人工核查,对位排列得序列长591bp。其中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48.3%、10.3%、36.3%、5.1%。18条COI序列共定义4个单倍型,其中检测到变异位点15个、单一突变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14个且两种粉蚧的单倍型比例均为22.2%;Kimura 2-parameter 遗传距离显示: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24,平均遗传距离0.012;NJ进化树及ML进化树均表明:两种粉蚧各自聚为了支系。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显示:两种粉蚧碱基替换成线性关系,未达到饱和状态;经Tajima’s D检验大洋臀纹粉蚧种群内存在高频稀有等位基因而柑橘臀纹粉蚧低频稀有等位基因占主导。【结论和意义】两种粉蚧的系统发育趋于保守所以从长远看两种粉蚧形态特征有较大的的区别需要较长时间的发育进化。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测定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套袋成熟果实挥发性物质。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果实分别检测到43种、40种和36种发性物质,未套袋果实有36种。挥发性物质中酯类为最主要香气成分,红色、蓝色果袋套袋处理酯类均降低,红色、蓝色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84.91%、86.35%和88.74%,主要酯类有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丁酯、丁酸己酯;检测出的主要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α-法尼烯和正己醇。红色果袋实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蓝色果袋果实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而绿色果袋果实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对该区域鱼卵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于 2022 年 4 月在大亚湾的 14 个站点进行了采样调查, 采用线粒体 DNA 的 CO I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片段作为分子标记,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鉴定了大亚湾海域春季的鱼卵种类。结果发现, 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共 36 种, 隶属于 7 目 16 科 26属, 其中 31 种鉴定到种, 有 3 种鉴定到属, 2 种鉴定到科。鱼卵的平均密度为 10.12 ind/m3 , 密度最大的站点(37.3 ind/m3 )为 S7。鱼卵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项斑项鲾(Nuchequula nuchalis)、十棘银鲈 (Gerres decacanthus)、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岛屿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insularis)、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 叶鲱(Escualosa thoracata)、黄斑光胸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环境因子分析表明, 本研究中环境因子与优势种鱼卵分布无强相关性, 主要是由于优势种鱼卵种类是广温广盐性鱼类, 对海域环境适应性很强。结果显示, 大亚湾海域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但鱼卵种类仍然以小型化和低值化为主, 应进一步加强对大亚湾渔业资源的保护, 恢复其鱼类优良种质资源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