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六月如歌     
六月,是收获的季节。岁月,见证了六月的历程;时光,印证了六月的痕迹。我们在历程中,体味六月的充盈,在痕迹里,镌刻六月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2.
‘云抗 10号’ 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03.
超级稻金农丝苗机械化插秧示范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金农丝苗为材料进行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面积2 801 m2,平均产量达607.30kg/667m2,在机械插秧条件下,金农丝苗表现稳大粒多,米质优.同时总结出金农丝苗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4.
酒石酸协同下TiO2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孔雀石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酒石酸协同下TiO2光催化降解水溶性染料孔雀石绿的影响因素、降解反应动力学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酒石酸对TiO2降解孔雀石绿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不同光源对孔雀石绿的降解效果大小依次为:紫外光、模拟日光、可见光.孔雀石绿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用苯作为羟基自由基(·OH)捕集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苯酚,间接地测定了反应中间产物·OH.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陕西省千阳县冉家沟流域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林木生长状况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地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变化程度为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沙棘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封山育林模式、林草混交模式(刺槐和苜蓿)、刺槐沙棘混交模式、刺槐纯林模式土壤含水量比荒地分别提高了13.44、7.91、2.77、1.03;封山育林模式与林草混交模式地有机质含量比纯林分别增加了23.88、23.88,全氮分别增加了23.86、36.2,刺槐的蓄积量分别增加了67.4、56.9.封山育林后林地的水分养分含量和林木生长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种生态重建模式值得类似地区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6.
西藏山南市干旱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山南市所辖气象站1981—2013年逐日降水量、2013年山南市12区县灾情数据以及山南市1∶25万河网、植被、高程等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分析山南市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风险因子,探讨山南市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山南市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沿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贡嘎、扎朗、乃东、隆子西南部;次高风险区位于山南西部浪卡子大部、加查大部以及南部隆子主体;中等风险区主要落区在沿江一线的桑日、曲松、琼结、措美大部、洛扎西部、错那县北部;次低或低风险区位于琼结与浪卡子交界处、洛扎县东南部、错那县。  相似文献   
107.
三唑酮种衣剂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防病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含有杀菌剂三唑酮的种衣剂的田间使用效果,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含有三唑酮的药肥复合型种衣剂为供试药剂,研究了三唑酮种衣剂小麦种子包衣后对出苗生长的影响和对甘肃省冬、春麦区主要病害防病增产效果。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中三唑酮组分的存在,影响了小麦的正常出苗和生长,但在种衣剂其他组分如微肥、生长调节剂、多菌灵的协同作用下,麦苗生长状况得到了改善,可以弥补三唑酮的负面影响,而且叶绿素总含量、根系活力也有了明显提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种衣剂能够保证田间基本苗数,对冬麦区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达到76.2%和77.0%,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起到压低菌源量的作用,增产8.95%;对春麦区土传性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3.6%,增产13.09%。还对小麦种衣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新疆杨、速生杨、刺槐3种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新疆杨、速生杨是高光能利用效率树种;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刺槐;(2)刺槐树种蒸腾速率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的直接影响而变化的幅度最小,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高水分利用效率树种;(3)新疆杨和速生杨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与水分竞争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反映出这两种杨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强于刺槐,实地调查结果与此相符;(4)速生杨气孔导度值最大;新疆杨气孔导度值居中,其变化幅度居中;刺槐气孔导度值最小,其变化幅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109.
根据已报道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 VNNV)衣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gene, cp基因)设计引物,对2006年从我国沿海养殖石斑鱼中分离到的6株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RTPCR扩增,特异性扩增出6株病毒的完整衣壳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6个VNNV分离株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3%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6%~99.1%之间.根据cp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分子进化树,发现6个VNNV分离株在进化树同一分枝上,属于RGNNV基因型,与已报道的点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CNNV)、巨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TNNV)及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MGNNV)亲缘关系较近.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沿海养殖场发生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均由同一来源的病毒引起,该基因型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我国沿海养殖的石斑鱼中广泛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0.
大豆胞囊线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线虫,为了获得更多防治该线虫的真菌资源,在室内测定了生防菌D1、D7和A1孢子悬浮液对卵的寄生作用和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处理12 d后,3株生防菌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8.83%、81.33%和79.50%。发酵液处理14 d后, 3株生防菌1×发酵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分别为70.00%、77.78%和68.89%。3株生防菌发酵液处理3 d后,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1%、86.74%和80.0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D1、D7和A1分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烟曲霉(A.fumigat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