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5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篇 | |
综合类 | 84篇 |
农作物 | 50篇 |
畜牧兽医 | 3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个木薯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对6个木薯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木薯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在生育期变化呈先增后降的曲线,蒸腾速率(E)和胞间CO2浓度(Ci)的升降并不完全受气孔导度(Gs)的影响。经邓肯氏新复极差比较,华南6(SC6)和华南7(SC7)的Pn 显著高于其它各个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华南(SC5)的Pn 显著高于华南9(SC9),而与华南8(SC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63.
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东风开拓我国木薯产业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分析国际燃料乙醇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国内在该领域的新趋势和政策导向,特别是以木薯为原材料生产燃料乙醇的三大优势及其市场潜力,并对海南发展木薯的系列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通过对华南8号木薯及其四倍体块根淀粉含量与结构及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染色体加倍对木薯块根淀粉含量与结构的影响及其蛋白质调控机制。【方法】植后10个月收获木薯块根,采用空、水重测定块根鲜薯的淀粉含量,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例,采用Excel 2013和DPS v7.0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标准采用新复极差法,通过扫描电镜对块根淀粉体的大小、形态及数量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参与淀粉合成与降解的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块根蛋白质,Delta 2D软件分析差异倍数在2.0以上的差异蛋白质点,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TOF-MS/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合KEGG数据库将其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结果】木薯染色体加倍后,块根干物率、淀粉含量及单株鲜薯重均显著下降,分别比二倍体降低了12.18%、11.41%和35.34%;而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无显著变化;淀粉体形态无明显差异,主要为球形,不规则球体、椭球体也有存在,大小较均一,淀粉体排列较为疏松,空间间隙较大,视野内淀粉体数量减少;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表达水平降低,β-淀粉酶表达水平升高,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I(GBSSI)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经软件分析得到的2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中上调表达的有2个,下调表达的有18个;经质谱技术成功鉴定到其中的19个,1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点16未得到匹配,17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到碳代谢及能量代谢(4个)、结构蛋白(3个)、DNA和RNA代谢(2个)、分子伴侣(2个)、HCN代谢(2个)、抗氧化与解毒(1个)、蛋白质合成(1个)及未知功能(2个);2个上调表达蛋白质为茎特异性蛋白TSJT1。【结论】参与碳代谢及能量代谢、核酸代谢、分子伴侣等7个代谢途径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淀粉体疏松排列,数量减少;参与淀粉代谢合成过程的SPS表达水平的下降,参与淀粉降解过程的β-淀粉酶表达水平的升高。表明四倍体块根淀粉合成能力降低,分解能力提高,从而降低了块根的淀粉含量,而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例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6.
67.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v.M.SC10)是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CM4042’为母本与‘CM4077’杂交而来的杂种后代,经无性系多代选育而成,2006年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块根产量38.87 t/hm2,比现有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46.06%,块根干物率为41.44%,比‘华南205’高2.04个百分点;断倒率平均仅4.4%,而‘华南205’的断倒率平均达19.6%,比对照品种低15.2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风性强的饲用和工业应用型木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广西等高纬度地区开展木薯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武鸣80个木薯品种(品系)的花序、分枝和结果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发现,80个木薯品种(品系)中,有73.75%正常开花,95.00%自然分枝,47.50%正常结果;通过SAS软件对分枝数量与花序数量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通过诱导木薯多分支、多开花以及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未成熟种子进行幼胚培养和胚拯救,可望解决限制在我国广西等大陆地区开展木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加速培育出高产抗寒的木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中草药红茶菌的细胞、乳鼠毒性以及对口蹄疫病毒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方法]将中草药红茶菌过滤,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分别接种在BHK21细胞上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中草药红茶菌用灭菌水稀释,分别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生长、健康状态和接种部位变化情况,评价其对乳鼠的毒性作用。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浓度为1000LD_50的口蹄疫病毒等量混合,37℃条件下作用30min,接种3日龄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死亡情况,估算中草药红茶菌体外可杀灭口蹄疫病毒的最大使用浓度。用稀释的中草药红茶菌与口蹄疫病毒混合,接种BHK21细胞,观察致细胞病变效应,记录不同稀释度的中草药红茶菌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BHK21细胞和乳鼠试验表明,中草药红茶菌在1:4稀释后,对BHK21细胞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抑制1000TCID_50口蹄疫病毒在BHK21细胞生长繁殖;1:2稀释的红茶菌微生态制剂对3日龄乳鼠无毒性反应,并可有效杀灭1000LD_50口蹄疫病毒。[结论]中草药红茶菌是一种安全性好且对口蹄疫病毒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口蹄疫预防中草药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70.
主要探讨装载时间、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对木薯种质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约1.5 mm的木薯茎尖用海藻酸钙包埋后,在含有2 mol.L-1甘油和0.4 mol.L-1蔗糖的装载液装载30~40 min,然后在含有0.5mol.L-1蔗糖的改良MS培养基上预培养2 d,0℃下PVS2处理4 h后快速投入液氮(LN),1 h后取出,在40℃水浴中化冻90 sec,用含有1.2 mol.L-1蔗糖的改良MS培养液洗涤20 min,接种于恢复培养基中(MS 0.02mg.L-1NAA),暗培养3~5 d,转移至正常光下,最高成活率接近70%;再生植株生长和分化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