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6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水氮处理条件下,配施DCD能显著抑制土壤NH4+-N含量的降低,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从而减少氮淋失。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优化水氮配施DCD(W2N2+DCD、W2N3+DCD和W2N4+DCD)可使设施番茄施用氮素的平均利用率由13.84%提高到22.45%;可使表层(0-10cm)土壤的NO3--N淋失量降低49.34%~55.54%,0-30cm土层NO3--N含量降低35.21%~64.88%;平均减少30-120cm土层NO3--N淋失量61.08%~72.00%。同时,优化水氮配施DCD的调控措施还能够显著降低番茄体内硝酸盐含量,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可使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51.94%~62.82%,且对番茄产量影响不大。综合评价,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优化水氮配施DCD处理W2N2+DCD在番茄生长期内减少施氮量59.02%,节约灌溉用水29.80%,能够使土壤0-10cm土壤NO3--N累积量减少54.01%,且在初果期、盛果期、末果期和拉秧期0-120cm剖面中NO3--N累积量分别降低58.32%,72.80%,63.23%和52.60%,并将氮素利用率提高到25.49%,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也降低59.81%,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62.
鸟粪石沉淀法脱除氨氮对鸡粪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鸡粪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氮抑制,采用投加镁磷盐的方式,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原位脱除氨氮,考察鸟粪石沉淀法脱除氨氮对鸡粪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及镁磷盐的利用效率。试验向稳定运行的半连续厌氧反应器内投加MgCl2·6H2O和K2HPO4·3H2O,理论脱除速率为3 000 mg/d。第一次加盐脱除氨氮后,试验组反应器内氨氮浓度由2 937 mg/L降低至1 466 mg/L,平均产甲烷量为0.39 L/g,相较对照组的0.33 L/g提高了18%,镁磷盐利用率为91%;第二次加盐脱除氨氮后,试验组氨氮浓度由2 232 mg/L降低至762 mg/L,平均产甲烷量为0.33 L/g,相较对照组的0.30 L/g提高了10%,镁磷盐利用率为90%。研究表明鸟粪石沉淀法能较好的与厌氧发酵过程相耦合,在脱除氨氮缓解抑制的同时,提高系统甲烷产量,并回收部分氮磷资源。  相似文献   
63.
秦皇岛市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蔬菜产地环境质量问题,本研究以秦皇岛市14个重点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依我国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和绿色蔬菜产地环境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上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但各蔬菜基地土壤肥力较低,且部分基地土壤Hg、Pb、Cr含量超过绿色蔬菜产地标准,不利于绿色蔬菜生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64.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高特异性,高纯度的抗体,可用杂交瘤技术或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了杂交瘤技术并成功制备绵羊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免疫学、生物学、药理学等许多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5.
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其熵变线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对其与周围环境不断发生的物质能量交换进行科学分析 ,得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其熵变呈线性相关关系的结论 ,并与现实进行了科学印证 ,指明了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的处理与不施用腐熟剂的CK1相比,提高了番茄产量,改善了番茄品质,其中单产增加9.29%,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70%、17.00%、7.01%。此外,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促进了土壤中秸秆的腐熟,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碱解氮增幅为64%~89%,速效磷增幅为60%~90%,速效钾增幅为37%~79%,同时降低了土壤EC值;综上所述,在该区域种植大棚番茄,应提倡玉米秸秆还田,不仅可降低1/3左右磷钾用量,并且配合施用多功能秸秆腐熟剂,可以达到番茄稳产、增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为进行布鲁氏菌介导的mmu-miR-671-5p的靶基因预测,本试验利用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RAW264.7细胞后,分别运用miRanda和TargetScan软件进行差异表达的mmu-miR-671-5p靶基因的预测,预测的靶基因分别有11 953和9 252个,将预测结果取交集进行韦恩(Venn)分析,重叠部分的靶基因有3 681个;利用GO与KEGG进行功能富集性分析,再利用PicTar软件进一步对mmu-miR-671-5p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Venn分析结果进一步取交集,结果显示,mmu-miR-671-5p的预测靶基因有7个;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Tnip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在RAW264.7细胞中转染mmu-miR-671-5p inhibitors,分别验证7个预测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发现,Tnfrsf1bTn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对mmu-miR-671-5p与Tnfrsf1b和Tnip1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靶位点分别进行预测,结果初步表明,mmu-miR-671-5p的靶基因为Tnfrsf1bTnip1,其预测结合靶位点均只有1个,分别位于Tnfrsf1b和Tnip1 3'UTR全长位置的91和305 bp。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mmu-miR-671-5p在布鲁氏菌感染RAW264.7细胞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津冀处在同一自然单元分属不同行政区,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相互制约,长期以来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生态建设极不平衡,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系统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针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因素明显、区域生态体系不完备、生态保障能力弱等问题,剖析了河北生态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为加速建成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明确了河北生态建设的基本定位、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强化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强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潮褐土镉、锌、铅复合污染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野外调查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在Cd、Zn和Pb复合污染的潮褐土上,土壤脲酶活性与植物吸收Zn量呈高度的负相关,用它作为评价Zn污染程度的指标,可反映Zn污染的植物有效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植物吸收Pb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植物吸收Cd量有可能相关,作出此判断分别有80%和50%的把握,尚难以判定它们能否作为评价土壤Pb、Cd污染的指标;转化酶活性与Cd、Zn、Pb的植物吸收量均未达到相关,不能作为评价Cd、Zn、Pb复合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70.
刘亭  郭涛  李博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43-18344,18369
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对我国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