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吲哚乙酸对霸王硬枝扦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最适合霸王扦插的IAA浓度和插穗浸泡时间,并比较IAA对不同长度的霸王插穗扦插的影响,用浓度为50 mg/L、100 mg/L、250 mg/L的吲哚乙酸(IAA)对霸王1~2年生插穗分别进行3 h和8 h的浸泡处理;设置10 cm、15 cm和20 cm等3个长度梯度的插穗,用100 mg/L的IAA浸泡处理3 h。扦插2个月后对扦插苗的成活率、新枝长和新枝数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IAA对霸王扦插成活率、新枝长的影响差异性显著,对新枝数目无显著影响;霸王扦插效果最好的处理是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的IAA浸泡3 h,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插穗成活率分别可达71.1%和75.6%,新枝长分别可达12.6 cm和14.0 cm。IAA对不同长度的插穗扦插作用差异不明显,而插穗长度对扦插成活率、新枝长影响极显著,对新枝数目无显著差异;在IAA处理下,长度为15 cm和20 cm时扦插效果最好,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成活率分别是69.2%和70.0%;新枝长分别是13.0 cm和14.3 cm。  相似文献   
92.
2009年,我们与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工程设施研究室华东养殖模式岗位以及南京综合试验站(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常州武进滆湖地区建立2000亩华东地区大宗淡水鱼类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小区。经过近两年的紧密合作与深入探索,成功总结了多套大宗淡水鱼类池塘高效养殖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现将主要推广应用的主养草鱼、主养团头鲂两种成鱼养  相似文献   
93.
为筛选适宜安徽省及黄淮海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以参加安徽省 2022 年展示示范的 54 个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一批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华豆 14 、郓豆 1 号、安豆203 、宿豆 219 、皖宿 1019 。这些品种田间表现优异,丰产性、抗逆性好,适宜在安徽省及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MC1预处理对豆秸水解特性及产甲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大豆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本文利用复合菌系MC1对灭菌秸秆(SS)及未灭菌秸秆(NSS)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时间对秸秆水解特性及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C1能有效降解大豆秸秆,SS经12 d预处理,其纤维素及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1.71%和29.92%,显著高于NSS(P0.05)。SS预处理体系中VFAs含量显著高于NSS(P0.05),且两者分别在预处理3 d及7 d浓度达到最高,分别为2.18 g·L~(-1)(SS)和1.52 g·L~(-1)(NSS),预示杂菌减缓了MC1对秸秆的降解速率。乙酸是预处理体系中最主要的VFAs产物,整个预处理期间SS和NSS水解液乙酸含量分别高于72.41%和56.23%。与未处理大豆秸秆相比,经过3 d预处理,SS和NSS预处理体系的甲烷累积产量分别提高了36.86%和34.27%,其最大产甲烷速率分别为21.69 mL·d-1·g-1VS和17.44mL·d-1·g-1VS,表明MC1预处理能有效提高大豆秸秆厌氧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95.
本试验旨在建立鸽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体系,为研究鸽小肠上皮细胞的营养转运吸收、细胞增殖代谢等机制提供原代细胞模型.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鸽小肠上皮细胞,并通过相差消化法对其纯化,最后运用免疫荧光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鉴定鸽小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成功分离培养鸽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铺路...  相似文献   
96.
以鸡粪、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酵素进行好氧堆肥发酵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堆肥 pH值、EC值、重金属含量与形态、腐殖质含量变化以及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与堆肥前相比,pH值随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大可增加 0.53个单位,而 EC值随堆肥时间延长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 85℃处理下最低。由于浓缩效应,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Cu、Zn、Cr、Cd和 As含量较堆肥前相比最大增幅分别达到35.6%、11.5%、35.0%、35.3%和23.8%。然而,重金属可交换态分配率则有所降低,残渣态比例相应增加,与堆肥前相比,鸡粪有机肥中Cu、Zn、Cr、Cd和 As钝化率分别为24.8%、26.0%、27.6%、26.9%和13.9%。高温处理下,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较低,胡敏酸 /富里酸(HA/FA)比值随着堆肥时间和温度增加而增大,且随着堆肥进程脂肪族、芳香族、羧酸类分子以及多糖类物质均有所减少。结果显示高温下(85℃)不仅加快堆肥发酵进程,而且可以有效钝化重金属,可达到无害化效果。  相似文献   
97.
硝化抑制剂阻控养殖肥液灌溉土壤氮素淋失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考察硝化抑制剂伴施养殖肥液灌溉条件下土壤氮素的淋溶特征和阻控效果,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设置尿素溶液单施、养殖肥液单施、以及养殖肥液分别伴施双氰胺(DCD,5%、10%和15%)和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0.25%、0.5%和1%)处理,连续监测了5个灌溉周期土壤淋溶液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氮(TN)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淋失特征。养殖肥液单施比尿素溶液单施显著减少碳氮的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养殖肥液伴施DCD和Nitrapyrin淋溶液中TN、NH_4~+-N、NO_3~--N、DOC浓度分别比单施养殖肥液降低27.19%、35.69%、45.89%、53.69%和24.86%、30.87%、21.10%、64%,处理间均达到5%显著水平。从抑制效果及经济节约角度,推荐5%DCD伴施养殖肥液是优化的养分淋溶阻控模式。此外,发现养殖肥液连续饱和灌溉条件下土壤淋溶液硝态氮浓度与氧化还原电位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2=0.602 8*,n=34)。养殖肥液伴施硝化抑制剂是抑制养分淋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控制硝态氮淋溶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抑制时间与施用方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纤维等)与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但由于目前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多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测定过程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成本昂贵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合大规模育种应用,因此,通过构建一套低成本、快速、科学、无污染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方法,为大豆种质资源茎秆组分分布...  相似文献   
99.
单燕  索立柱  王洁  马兰  宋延静  梁晓艳  李佳佳 《土壤》2024,56(3):593-600
为掌握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丘陵沟壑区和高塬沟壑区的坡面土壤水分分布特征,选取3个典型坡面(长武高塬沟壑区,安塞丘陵沟壑区,神木丘陵沟壑区(风蚀水蚀交错区)),分析3个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和对应环境因素的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地貌类型坡面土壤水分的差异。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区坡面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CV)平均值的剖面变化,0 ~ 500 cm土壤剖面可以划分为速变层(0 ~ 40 cm)、活跃层(40 ~ 100 cm)、次活跃层(100 ~ 200 cm)和相对稳定层(200 ~ 500 cm);除丘陵沟壑区坡面0 ~ 40 cm和100 ~ 200 cm土层外,其他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特征,理论半方差函数模型可对其进行较好的模拟,拟合模型结果一般表层土壤含水量为球状模型,深层土壤含水量为高斯模型;由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子空间分布的差异性,高塬沟壑区坡面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与容重、海拔高度和最大叶面积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1),而丘陵沟壑区和风蚀水蚀交错区坡面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化分别只与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土壤质地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区不同土层间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地统计分析可以很好地表达坡面水分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0.
岩礁鱼类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岩礁鱼类及其栖息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量锐减,栖息地退化。为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面临的重重压力,以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基础措施的海洋牧场建设成为世界沿海国家的战略性选择。开展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解析生物对鱼礁结构物和人工生境的响应行为及人工环境对岩礁鱼类行为的影响,对优化水生生物放流策略、提高增殖物种成活率、养护生物资源、科学开展人工鱼礁工程建设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岩礁鱼类在栖息地选择、索饵、繁殖、集群、领域、防御等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梳理了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就岩礁鱼类行为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更高效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