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工业大麻作为多用途经济作物,其相关产业及创新性应用蓬勃发展,对其种质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不同产业需求培育多功能、抗逆性强的品种至关重要。转录组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精准鉴定、深度发掘优异基因并解析分子机理,对工业大麻品种遗传改良及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阐述了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工业大麻的基因组组装、新基因挖掘、抗胁迫机制、分子育种及其纤维发育调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工业大麻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血浆代谢物的影响,以阐明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的保健机制。【方法】选取15头体况相近、2~3胎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试验组(n=8),分别在产后立即灌服饮用水和归芪益母口服液,500 mL/头,连续灌服6 d。产后7 d晨饲前采血,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MS/MS上机检测,利用MetaboAnanlyst 5.0软件筛选VIP≥1、P<0.05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产后7 d,试验组血浆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1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8种显著上调,包括蛋氨酸亚砜、磷酸肌酸、甘油磷酸胆碱、皮质醇、L-色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18∶2)、五羟色胺和L-精氨酸;8种显著下调,包括1-氨基环己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L-天冬酰胺、单酰甘油酯酰基(16∶1)、泛酰巯基乙胺、十八碳单烯酰胺、1-甲基鸟嘌呤和3-N-甲基-L-组氨酸。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通路。【结论】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具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打结嘴绕扣过程出现的缠绳故障问题,应用虚拟打结方法,分析夹绳盘搭绳点位置与打结嘴凸台倾角对绕扣与钳咬动作的影响,得出夹绳盘搭绳点偏差是打结嘴发生缠绳故障的主要因素,减小打结嘴凸台倾角有利于避免打结嘴缠绳故障。通过受力分析建立捆绳不沿打结嘴凸台曲面向上滑动的临界条件,获得改进的打结嘴凸台倾角。基于边界相似与B样条曲面造型方法重构打结嘴凸台曲面,获得改进的打结嘴模型。600次打结试验表明,凸台倾角50°的打结嘴模型具有更好限制捆绳沿打结嘴凸台曲面上滑的效果,能有效防止打结嘴缠绳故障发生,提高打结器的打结可靠性,可为打结嘴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60°凸台倾角的打结嘴绕扣,夹绳盘搭绳点偏差应控制在±3°之内,而50°凸台倾角的打结嘴允许夹绳盘搭绳点偏差范围在[-4.5°,3°],可为夹绳盘搭绳点位置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浩  张治国  于革 《农业工程》2018,8(2):95-98
针对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汉麻产业的现状,研制出一款汉麻割晒机。介绍了该机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的安装与调试方法,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促进了汉麻收获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池塘养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步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和市场水产品供应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其养殖效率、资源利用率等普遍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不断发生,人们开始重视池塘养殖的环境生态问题,一些池塘养殖新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十年来,如池塘封闭式综合养殖、多池循环水养殖、渔农综合种养、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棉花早衰的原因及表现、总结棉花高产栽培经验,对2014年河北威县3块早衰棉田的土壤养分状况、棉花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分析表明:棉田起土、复耕棉田由于起土或持续失耕造成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棉花早衰;前茬为苜蓿的棉田由于苜蓿的固氮作用,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能够减缓棉花早衰的发生。棉花早衰在冠层上表现为株高降低、棉株变细、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节数减少和最长果枝长度减小等方面,根系上表现为主根长和最长侧根长度变短、侧根数目变少,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本调查早衰棉田棉花主根长度和最长侧根长度分别降低9.7%和31%,一级侧根数减少36.4%。早衰棉花产量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早衰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降低,起土棉田、复耕棉田和前茬棉花棉田棉花理论产量与相应对照棉田相比分别低29.3%,13.2%和4.3%。本调查说明土壤养分状况变差是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棉田持续耕作可能造成棉花早衰。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和再生水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问题,寻求代替水源,进行了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根系影响的试验。试验设置灌水水质和灌水量2个试验因素,灌水水质设计为低、中、高矿化度微咸水和再生水,清水作为对照;灌水量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95%、85%、70%、55%。试验结果表明:微咸水和再生水处理增加土壤含盐量,微咸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再生水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硝态氮的含量;微咸水和再生水促进棉花根系的生长,在盐分累积严重的情况下根系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低聚木糖调控鲤鱼免疫力及生长性能的机理,以450尾平均体质量(4.93±0.03)g的健康鲤鱼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鲤鱼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不加低聚木糖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低聚木糖组、0.2%低聚木糖组、0.4%低聚木糖组和0.6%低聚木糖组。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可提高鲤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无影响,0.6%低聚木糖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头肾的5种免疫相关基因,低聚木糖可上调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表达,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而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2%低聚木糖组、0.6%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β与0.2%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所有试验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生长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鲤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6%低聚木糖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王孔俭  邓飞  朱浩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0):1520-1523
对2005-2013年浙江省早稻联合品种试验高产组194个参试品种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早籼品种产量的提升可通过在保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选育大穗型、高千粒重的品系,同时适当地增加株高来实现。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产量水平达7 425 kg·hm-2的5个性状95%的置信区间,每穗总粒数为1306~1429粒,穗实粒数为1057~1150粒,千粒重为262~278 g,有效穗为2760万~2985万·hm-2,株高为859~9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