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5篇
  77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通过对紫色土区小流域旱地、居民点氮迁移过程的野外监测,研究紫色土区旱地、居民点氮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是居民点氮迁移的主要途径,而旱地氮素主要通过壤中流迁移.次降雨事件中居民点氮迁移浓度、负荷变化显著,总氮(TN)、颗粒态氮(PN)、铵氮(AN)迁移呈现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5.0%的径流量携带了37.0%的TN负荷、60.0%的PN负荷和36.0%的AN负荷,而旱地径流中氮浓度、负荷变化较小.居民点氮流失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旱地氮流失则集中在施肥后初期降水事件.旱地、居民点是紫色土区小流域氮流失的主要“源”,其中旱地、居民点径流中TN年内浓度分别为16.43,14.68 mg/L,TN年内流失负荷分别为41.18,222.05 kg/hm2.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而种业是肉牛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肉牛种业发展现状、取得进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肉牛种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3.
利用自制的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的氮污染水源水,考察了载体上生物膜驯化过程中生物相的变化和反应器内基质浓度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中COD Cr、NH3-N和TN的浓度分别达到37.1、1.79和2.04 mg/L时,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15.3、0.39和0.48 mg/L,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2002-3838)的Ⅱ类水质要求,去除率分别达到58.7%、78.4%和76.2%。与仅靠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反应器吸附降解的去除率相比较,悬浮式活性炭纤维帘生物膜反应器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半亚硝化的快速实现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反应器对高氨氮模拟废水进行半亚硝化反应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进水NH4+-N和DO浓度以及pH的变化对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控制试验条件在进水NH4+-N浓度为200 mg/L,pH为7.5~8.5,HRT=1.25 d,DO为1.5 mg/L,室温(25~27℃)的条件下,连续运行40 d,NH4+-N转化为NO2--N的比率接近57%,NO2--N积累率(即NO2--N/NOx--N)在95%以上,NO2--N与NH4+-N比值基本稳定在1.06~1.21。[结论]CANON反应器实现了半亚硝化反应,为后续Anammox菌的富集和CANON反应器的启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5.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6.
不同产地西红花开花与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产地对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建德与青田西红花出芽与开花时间最早,不同产地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浙产西红花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满足药典要求,选择中高海拔地区贮藏西红花种球,能适当提早西红花开花时间,延长大田生长期。  相似文献   
97.
引进花山1号吊瓜品种试种,对其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及抗病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山1号吊瓜在浙江省丽水市表现生长势旺盛,优质丰产,抗病性强。果实长椭圆形,直径9.6~11.8 cm,长14.5~17.3 cm,平均单果重达到252~297 g,种子数量多,千粒重达到325 g。吊瓜病毒病与蔓枯病的发病率比本地当家品种低85.6%。采用4 m×3 m株行距,通过合理施肥、浇水、修建、配授粉树、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栽植当年即可投产,667 m2平均产量147 kg,第2年平均产量可达203 kg。  相似文献   
98.
北疆机采棉脱叶环节存在问题及改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实现机械化采收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一次革新。迅猛发展的同时,相配套的体系建立不完善,综合效益未完全显现。通过分析造成脱叶效果不理想的各种因素,提出实现北疆机采棉高效脱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 50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 500 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 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 345.4 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相似文献   
100.
施肥对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坡耕地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等施肥处理渗漏液中硝态氮含量在10.17~21.88 mg·L-1之间,渗漏液硝态氮占总氮含量的比例在85.5%~90.8%之间.各施肥处理渗漏液硝态氮含量呈前期较低,迅速七升,而后逐渐降低的季节变化趋势.玉米生长季各处理硝态氮淋失总量顺序为:单施氮肥>氮磷配施>氮磷钾配施>无肥处理,单施氮肥处理硝态氮淋失总量最高(44.31 kg·hm-2),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处理硝态氮淋失量分别较单施氮肥降低47.6%和54.2%.氮磷钾合理配施方式有助于显著减少紫色土坡耕地硝态氮淋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