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生命。作者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他们近年来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做法、新尝试,对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2.
1999年6月在哈密市陶家宫乡荞麦庄子村-杏园内首次发现天幕毛虫,现已扩散到哈密市近效各乡场.该虫为双带天幕毛虫(Malacosoma Kirghisica Staudinger).双带天幕毛虫在哈密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3.
新疆近年瓜田棉蚜暴发,作者经过两年调查和试验,提出了综合防治瓜田棉蚜的6条措施.  相似文献   
74.
家畜性别决定的分子机理以及通过实施精子分离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来进行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
76.
蕉藕(Canna edulis)又名蕉芋,藕芋,旱芋,姜芋,昙花科美人蕉多年生植物。原产于新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我国江南各地有栽培,60年代引入我县试种。蕉藕块根淀粉含量20—35%,可制淀粉,块根和茎叶营养丰富,产量高,易贮存,是猪的又一能量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77.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有效地搞好防疫工作,是消灭和控制禽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多年来对规模禽场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情况来看,各场禽群免疫状况程度不同.大多数免疫抗体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个别禽场与存在抗体水平不稳定、时高时低的现象.另外,栋舍之间禽群抗体滴度也有高低不均的现象.由于在疫苗种类、免疫方法、免疫时间、免疫次数、疫病流行状况、禽群免疫应答能力不同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各场所采用的免疫程序也不尽相同.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及时发现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78.
近两年,哈密地区打瓜发展较快,由于打瓜生产效益高,轮作年限缩短甚至不轮作,打瓜白粉病在哈密地区已普遍发生,对打瓜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提高打瓜的品质和产量,我们对打瓜白粉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进行了防治示范,有效控制了打瓜白粉病,现将哈密地区打瓜白粉病流行规律调查及防治示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9.
为了明确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具体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温敏不育系A731和其同型保持系731B为供试材料,采用花粉粒制片和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药形态特征及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保持系731B的花药和小孢子发育正常,只有极少数后期发育不正常;不育系A731花粉不育类型为典败和圆败;单核期小孢子可正常形成核,二核期正常形成营养核和精核,但有些营养核不清晰,三核期花粉粒染色后精核呈圆形,不能形成梭形精子;二核期花药中绒毡层提前解离侵入药室,造成小孢子败育。表明该温敏不育系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到三核期,推测二核期是其雄性败育发生的关键时期,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结构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0.
晚熟哈密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伊吾县淖毛湖镇晚熟哈密瓜[1~6]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与应用,采用(1)滴灌系统首部设计选型:水源首部采用离心式过滤及网式过滤.施肥罐选择:根据面积大小选用,一般33.33 hm2应选100 L的施肥罐,机井用潜水泵,其流量与扬程均与滴灌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基本一致;(2)滴灌系统灌水量平均250 m3/667m2,全生育期滴水9次,节水率65.28;;(3)滴施追肥2~3次;(4)膜上行距40~50 cm,株距45~50 cm,株数1 000株/667m2,土地利用率提高25;~30;;(5)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及农药筛选,提出了农药防治方法;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