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综合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优化西北地区温室番茄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为该地区温室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沟灌(CFI)和交替隔沟灌溉(AFI)两种沟灌方式,以两次灌水的间隔期Φ20 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为基数,设置0.6E、0.8E、1.0E、1.2E四个灌水量梯度,共8个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灰色加权关联度量化番茄的品质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对番茄的品质、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赋权,通过TOPSIS法对各处理下温室番茄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均对番茄品质产生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番茄品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两者都得出AFI-0.6E、AFI-0.8E为品质最优的两个处理;AFI-0.6E处理相较于产量最高的AFI-1.2E处理减产达22.56%,而AFI-0.8E处理相较于AFI-1.2E处理仅减产9.42%,且AFI-0.8E与AFI-0.6E的IWUE无显著差异;TOPSIS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AFI-0.8E处理为综合效益最高的处理。【结论】采用交替隔沟灌溉,灌水量设为0.8E,在提高番茄的综合品质的同时又可以使产量和IWUE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为温室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沟灌方式和灌水量的组合。  相似文献   
92.
冬枣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主推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提高冬枣的品质和口感,果农应采用冬枣套袋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本文主要分析套袋冬枣的特点和配套技术,以期为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大荔冬枣成为明星品牌,实现大荔冬枣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93.
棉蚜已经成为123团棉田常发性害虫,成灾危害的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人居环境的变化,基数,温度,及棉田周围种植作物的变化,也在影响着棉蚜的发生扩散和蔓延,经验教训需要总结,防治措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94.
【目的】临界氮浓度是指在一定的生长时期内获得最大生物量时的最小氮浓度值,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探究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的影响,构建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基于氮素吸收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进行番茄氮素营养诊断,可为番茄水肥一体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了盆栽试验,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鹏M6088。设置3个灌水量为低水W1(60%70%θf)、中水W2(70%80%θf)和高水W3(80%90%θf),θf为田间持水率;施氮量设置3个水平为低氮N1(N 0.24 g/kg土)、中氮N2(N 0.36 g/kg土)和高氮N3(N 0.48 g/kg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15次,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氮素累积及氮浓度的动态变化,构建了番茄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累积量随移栽时间的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模型,不同水氮供应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的影响不同,中水和高水条件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理论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在低水条件下呈递增趋势,说明适量增施氮肥可以减轻干旱对干物质量累积的抑制;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日较氮快速累积起始日晚8 17 d,且不同水氮处理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生长速率、氮累积量最大累积速率均出现在中水中氮(W2N2)处理;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番茄地上部生物量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氮浓度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符合幂指数关系,适当增大灌水量可以提高植株对氮的容纳能力,并且可以缓解氮浓度随植株生物增长量下降,使植株稳步有序地生长;不同的水氮供应对番茄产量影响显著,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显著提高,但当灌水量和施氮量达到一定数量时产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随其增加而降低。【结论】基于临界氮浓度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氮吸收模型对番茄的适宜施氮量诊断结果一致,均以中水中氮(W2N2)为最佳条件,即当灌水量和施肥量分别为62.1 L/plant、15.1 g/plant时,番茄单株产量达到最大(1602 g),构建的模型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5.
96.
营养液浓度对番茄营养生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岩栽培番茄为试验材料,分别浇施1/3、2/3、1、4/3倍标准浓度的营养液,结合常规测定方法,分析营养液浓度对番茄生长指标、干物质累积和根系特征参数的影响,为基质栽培中养分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升高,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呈抛物线增长趋势,1倍营养液浓度处理株高最高,4/3倍浓度处理茎粗和叶面积最大;番茄植株的干物质量随营养液浓度提高而增大,根冠比随营养液浓度的提高而减小,且二者均与营养液浓度有很好的二次曲线关系,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系特征参数均随营养液浓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拟合关系较好,其中以1/3倍浓度处理最小,其它处理间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试验表明,1倍和4/3倍营养液浓度处理番茄植株的生长状况相比其它2个低浓度处理更好,更有利于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7.
通过室内均质土柱试验,以Br-为示踪剂,研究了90 mm/15 d和30 mm/5 d两种灌水频率下,1.7,1.2,0.8 m地下水埋深土壤中溶质(Br-)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下水埋深或同一地下水埋深条件下,高、低灌水频率土壤中溶质运移快慢的趋势是变化的。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高灌水频率土壤中溶质(Br-)运移由慢于低灌水频率逐渐转变为快于低灌水频率;高灌水频率土壤中Br-较集中地向下运移,低灌水频率土壤中地下水埋深越大,Br-分布越均匀分散;高灌水频率不利于土壤溶质(Br-)积聚于土表。  相似文献   
98.
随着冷藏库、气调库等现代贮藏企业的快速发展,苹果产业链条得以有效延伸,贮藏增值明显。但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近年来苹果贮藏业效益波动很大。根据调查,笔者认为2009产季我国北方库存苹果销售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99-58为深驼色彩棉品系,由农七师123团从以色列彩棉中系统选育而成。经科技人员几年筛选,于2001年确定为品系。通过3年示范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抗逆和耐密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温室内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沟灌(CFI)和交替隔沟灌溉(AFI)两种沟灌方式,依据Φ20cm标准蒸发皿的水面蒸发量,通过选取0.6(K1)、0.8(K2)、1.0(K3)、1.2(K4)4个作物-皿系数Kcp,设置4个灌水量梯度,共8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AFI相较于CFI会抑制番茄植株的株高,但会增加茎粗;灌水量对株高呈显著的正效应,CFI、AFI下拉秧前的最大株高(148.40、144.80cm)均在最大灌水量(K4)下获得;茎粗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K2灌水量下CFI、AFI处理分别获得拉秧前的最大茎粗13.93和14.74mm;沟灌方式和灌水量的耦合效应对株高、茎粗的影响始终不显著(P0.05)。叶面积指数(LAI)受沟灌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会随着灌水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大,两种沟灌方式均在最大灌水量(K4)下取得最大LAI。根冠比在AFI处理下明显大于相同灌水量下的CFI处理,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CFI下在K3灌水量时达到最大值0.070 6,AFI下在K2灌水量下达到最大值0.073 4。通过综合分析沟灌方式和灌水量对番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以及根冠比的影响表明,交替隔沟灌溉相较于常规沟灌更有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过高(Kcp取1.2)或过低(Kcp取0.6)的灌水量均不利于番茄植株的生长,适中的灌水量(Kcp取0.8或1.0)不仅会使番茄植株健壮,同时也会使LAI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