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丹玉701号(丹700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冬以丹7926为母本,丹L99为父本组配的晚熟玉米单交种。2007~2008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08年同组生产试验均比对照丹玉39号增产,具有抗倒性强、抗病、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2.
玉米倒伏与植株农艺性状和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丹玉336、郑单958和迪卡516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密度、3次重复的试验设计,研究茎秆质量性状、农艺性状、病虫害发生与倒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倒伏率与穗位、重心高度、茎腐病、玉米螟虫发生和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节间长度和纹枯病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与茎秆拉力、穿刺强度、折断强度和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压碎强度和气生根层数呈显著负相关。茎秆质量性状可作为玉米倒伏的直接评价指标,穗位、重心高度和种植密度可作为玉米倒伏的间接评价指标。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重心高度、茎粗和茎秆拉力4个性状对倒伏性起主要作用,密度指标对倒伏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8366,重心高度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490,茎粗和茎秆拉力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很大。  相似文献   
63.
玉米杂交种丹玉39是当前辽宁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和区试对照种,为评估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变异度,本试验收集了辽宁主产地丹玉39及其亲本共45份材料,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母本C8605—2遗传一致性较高,而父本丹598和杂交种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现象,自然变异、天然异交和人为改良可能是导致丹玉39及其亲本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4.
3个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选用3个不同株型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地点设6种密度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沈阳和铁岭具有相同的适宜密度,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48000、57000、67500株/hm~2;在朝阳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的适宜密度分别为57000、57000、57000~67500株/hm~2;在大连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000~57000、67500株/hm~2;在丹东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分别为39000~48 000、48000~57000、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65.
南繁玉米试验地不同除草剂防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洋洋"、"玉临军"、"苞卫"、"随薏打"和"金都尔"5种化学除草剂为试验药剂,以丹玉8479为试材,研究南繁玉米试验田的杂草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间对杂草的防效存在差异性,"玉洋洋"和"随薏打"防效较好,最高值超过90%;"苞卫"和"金都尔"的防效周期较长,达30~35 d。5种除草剂对玉米均相对安全,对收获产量影响也较小。综合防治效果和防控周期考虑,在南繁玉米试验田根据不同需要可以使用"玉洋洋"和"苞卫"2种除草剂。根据海南冬季农田生产的特殊性,施用除草剂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并防止漂移,避免对周围瓜菜和后茬作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6.
单粒精密播种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外单粒精密播种技术得到越来越多中国农民的认可和应用。新技术的推广需要适合的优良品种配套,经试验筛选出包括先玉335、郑单958、丹玉405、丹玉603等4个品种为较好的单粒精播品种,其他品种如丹玉402、丹玉86、沈玉21、丹玉605、丹玉606、丹玉406等6个品种可双粒播,或适当加大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67.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很高,达到94%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中轴色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玉米杂交种丹玉20号选育报告收稿日期:1995-08-09参加本项研究的还有邱景煜、宁家林、李芳志、李思烈、宋儒、曹祖波、高洪敏、杨朝日、于兵。景希强宋光茂何晶(丹东市农科所)丹玉20号是我所1987年以外引系7922与自选系丹341组配成的晚...  相似文献   
69.
辽宁省玉米杂优模式分析及种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旭  景希强  何晶  赵文媛  刘君  刘俊  李卉 《玉米科学》2014,22(1):15-17,22
辽宁省玉米种质分为旅大红骨、改良Reid、外杂选、PN、Lancaster、塘四平头6个类群。通过对20年来审定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以及不同生态区主要种植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杂优模式中以改良Reid×旅大红骨模式应用最为广泛,说明旅大红骨种质在辽宁玉米育种中占主导地位。辽宁玉米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手段单一,急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拓宽种质资源,更新育种观念,明确育种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从而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0.
陈忠  景希强  杨辉  王亮  李方明 《杂粮作物》2004,24(3):130-131
丹玉57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5年冬以自选系孤001为母本,自选系丹599-20为父本组配成的晚熟玉米单交种.1996~1999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适合在辽宁省东南部、中部、北部等种植掖单13的晚熟玉米区种植.2002年通过省级鉴定即辽审[2002]16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