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其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产量达到最高,为15 523.8kg/hm2;其次是4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产量为13 776.3kg/hm2。叶向值在4比空4.20万株/hm2密度种植和2比空4.95万株/hm2密度种植的条件下达到较高。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均在2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条件下达到最高值。说明丹玉405采用2比空或4比空5.70万株/hm2密度种植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获得较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32.
丹玉34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外引系H185为母本,自选系丹598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辽宁凤城地区研究氮、磷、钾肥对丹玉39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可有效提高丹玉39号植株孕穗率,最适施氮(N)量为12kg/667m2。不同施磷水平对丹玉3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差异都不大。最适施磷(P2O5)量为2kg/667m2即可。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行粒数、百粒重略有增加,秃尖略有减小,空秆率有所下降,对其它性状影响不大。最适施钾(K2O)量为8kg./667m2。氮肥对丹玉39号产量贡献率最高,钾肥次之,磷肥最小。最适N:P2O5:K2O施用比例为:6:1:40  相似文献   
34.
试验是采用6份外引玉米种质资源选育的自交系与国内5大类群的5个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并用超高优势值和超中优势值进行杂种优势分析,以明确这6份玉米自交系与所属的5大类群之间的杂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C-1、C-2、C-3与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C-1与Reid类群、自交系C-6与Lancaster和PN78599类群间在产量上有比较强的杂种优势,与这些类群杂交很容易出现高产组合,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建立新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35.
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械化作业特性将是未来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及自交系选育和鉴定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不断提高我国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36.
专用玉米的类型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作为世界和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十年在解决世界粮食供应问题上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玉米类型多、用途广、适应性强等特点愈加突出。目前,随着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玉米已从单纯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逐步向经济作物和工业及医药等原料过渡,由单纯产量型向定向产品型、专用型转变。专用玉米成了玉米产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热点,由于其各具特色的籽粒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加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张丽丽  王璞  李少昆  景希强  刘旭  杨海龙  付俊 《玉米科学》2015,23(1):139-142,148
通过不同品种、不同密度配置研究春玉米生育进程、物质生产水平以及产量构成,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在辽东南地区产量及生长特性,探讨提高产量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丹玉405等稀植大穗型晚熟品种在3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郑单958、农华101等紧凑中熟、中晚熟品种在45 000~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随密度增加,各品种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8.
辽宁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3种不同株型(耐密性)玉米的代表品种连玉16、丹玉39和郑单958,在辽宁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6种密度下进行了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株型品种在辽宁省同一熟期组不同生态地区的共同适宜密度分别是:平展型品种连玉16为4.8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为5.7万株/hm2;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6.75万株/hm2.在不同生态地区和不同年份共同的适宜密度为5.7万株/hm2和6.75万株/hm2,其中5.7万株/hm2密度的高产和稳产性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39.
丹玉40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D95为母本,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该杂交种抗病、抗倒、高产、稳产,适宜在辽宁、吉林中南部、华北、西北春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40.
丹玉402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丹299为母本,自选系DH34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