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80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构建湘南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杂交晚稻品种‘丰源优299’为材料,研究了土壤耕作方式对湘南晚稻产量形成、米质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处理实际产量显著低于翻耕处理,减产10.2%~16.4%,其原因是免耕处理成穗率较低、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显著下降;翻耕条件下垄作和平作处理间实际产量差异极小,而免耕条件下垄作较平作处理显著减产,降幅达6.9%;(2)翻耕条件下垄作处理晚稻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均较平作处理有所改善;(3)垄作处理晚稻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0%以上,总耗水利用效率提高8%左右。可见,土壤耕作方式对湘南晚稻产量、米质与水分利用具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免耕处理与垄作栽培未见产量优势,而垄作处理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超级稻—再生稻在湘潭的推广应用前景,以‘深两优5814’与‘隆两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湘潭县开展了较大面积的超级稻—再生稻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稻头季产量为9900~10 650 kg/hm~2,再生季产量可达3300~3735 kg/hm~2;头季与再生季成本分别为9288和1950元/hm~2,两季总纯收入为26 697~27 417元/hm~2,较一季超级稻增收40.84%~53.06%。可见,超级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湘潭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根际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和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际氧是影响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理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已有的关于水稻根际氧的综述多从低氧或缺氧胁迫的角度展开,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水稻栽培中实施了主动的根际增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根际增氧显著影响了水培水稻根系形态和结构,使其呈现细而长的特征,增氧条件下水稻根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需求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根际增氧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的根系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增幅从10%到150%不等,并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从水稻根系形态、生理活性以及根部氮素形态转化等多个方面来看,增氧处理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氮素,但其对水稻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则与增氧处理方式和程度有关,过度增氧抑制了水稻植株对氮的利用,从而限制了其生物量的增加,反过来抑制了对氮的吸收。水稻对根际增氧的响应规律并非其对低氧和缺氧胁迫响应规律的简单倒转,饱和氧处理下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剧烈降低表明了水稻对富氧响应的复杂性。探索根际增氧对三叶期前水稻幼苗的影响,完善根际增氧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研究,并量化水稻田间需氧量,探索简单易行的苗期增氧措施,对进一步完善水稻育秧理论,改进水稻育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对确保育秧质量和水稻种植面积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了益阳市2011~2015年水稻集中育秧的发展概况,阐述了水稻集中育秧综合配套技术要点,总结了该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提出了该技术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55.
氯对烤烟的影响及植烟土壤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是烤烟生长必需但又限量使用的元素,烟叶中氯含量过高、过低都会对烟草产生不良影响。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是氯元素对烤烟生理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植烟土壤的含氯现状及施氯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6.
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了烤烟常用的钾肥类型及其特点,综述了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机理和积累分配规律,分析了钾肥种类、烟草品种、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施钾技术和调控措施等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提高烤烟钾素利用效率和烟叶含钾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夏播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对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连续两年施用不同氮肥和用量,考察了夏玉米(郑单958)根系在不同土层的分布与含氮量,分析其与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施氮抑制夏玉米生育前期根系生长与下扎,抑制作用表现为:复合肥>包膜尿素>尿素;施氮使吐丝期0—25与50—80 cm土层根量增大,25—50 cm土层根量减少;总根量表现出:尿素>复合肥>包膜尿素,且差异显著。2)施氮显著提高夏玉米9叶展开期0—25 cm土层与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氮肥类型影响根系含氮量,且差异显著。3)吐丝期25—80 cm土层根系含氮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25—50 cm,根系鲜重密度、体积密度和干重密度与产量及氮素累积量表现为负相关,在其他土层表现为正相关。其中,0—80 cm土层根系干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0—25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产量、0—80 cm土层根系鲜重密度与氮素累积量呈明显正相关(P<0.1)。可见,玉米根系分布与含氮量明显受到氮肥类型与施氮量的影响,施氮主要通过提高表土层根系鲜重、根系总鲜重与总干重及中下层根系含氮量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58.
土壤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构成与穗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研究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特性的影响,探讨镉污染稻田双季稻最优土壤耕作方式,2015—2017年,以"陵两优211"与"威优46"为早、晚稻供试品种,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中度镉污染稻田(全镉含量0.86 mg/kg)开展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双季免耕、双季翻耕、双季旋耕、早旋晚免、早翻晚免5种土壤耕作方式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的产量构成与穗镉积累分配情况。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以双季翻耕处理最高,早翻晚免处理次之,双季旋耕与早旋晚免处理再次之,双季免耕处理最低;翻耕处理产量最高的原因在于其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较高。(2)齐穗期至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呈增长趋势;第1年早晚稻齐穗期穗镉含量以免耕处理最高,但免耕能明显降低水稻齐穗至成熟期穗镉含量的增长速率;早晚稻成熟期穗镉含量一般以翻耕处理较高,免耕与旋耕处理较低,免耕与旋耕处理有差异但在不同年份与季别间表现不尽相同。(3)成熟期稻穗各部位镉含量趋势表现为枝梗谷壳糙米;第1年糙米镉含量以免耕处理较高,但第2,3年呈现免耕处理低于翻耕与旋耕处理的趋势。(4)第1年早、晚稻穗镉累积量均以旋耕处理较低,但第2,3年均以免耕处理较低。(5)较其他处理而言,双季免耕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旋耕则降低了土壤有效镉含量。3年定位试验表明,土壤耕作方式对镉污染稻田土壤有效镉含量、双季稻产量构成与稻穗镉积累分配有明显影响,从保证双季稻产量、降低稻米镉含量与轻简省工的角度出发,早翻晚免是中度镉污染双季稻田的最优土壤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59.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培矮64S/E32、培两优500、培矮64S/B52和两优培九等4个以培矮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两季总产以培矮64S/E32最高,培矮64S/B52次之;2)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3)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5)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6)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提高再生率及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60.
包膜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以郑单95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复合肥(CF)与包膜复合肥(CCF)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速效氮与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施N.180.kg/hm2时,CCF处理高于CF处理,施N.90.kg/hm2时表现相反;2)与CF处理比较,CCF处理施N.180.kg/hm2时,氮肥利用率高5.3个百分点,施N.90.kg/hm2时低2.4个百分点;3)土壤速效氮含量一般随施氮量增大而提高,各时期表土层CCF处理较CF处理高,中、下土层表现相反。大喇叭口期之前,CF处理中、下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高于上土层(020.cm或040cm),而CCF180处理060.cm土层高于60120.cm土层;4)不施氮,各生育阶段均出现土壤氮素表观亏缺,且吐丝后亏缺量占总亏缺量近80%;土壤氮素表观亏缺量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两种肥料表现一致;同等施氮量下CCF处理亏缺量较CF处理低。包膜复合肥氮素释放较平稳,对土壤速效氮向下运移的控制较好,有利于减少氮素潜在的淋洗损失。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与氮素损失等因素,包膜复合肥用量N.180.kg/hm2是吴桥试区夏玉米季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