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2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薯供应链中销售方式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户增收空间的拓展程度。调查研究发现,供应链中建立直销店、农超对接和农村电商的直销模式,以及经纪人、代加工、订单式和科企联合的网络模式,为农户拓展增收空间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供应链中农户市场意识淡薄,利益主体联结机制松散,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等风险,对农户拓展增收空间带来了诸多挑战。建议通过创新供应链中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户增收协同发展机制,以确保农户增收空间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2.
一、江苏省农机化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为了较全面客观地预测江苏未来一定时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从宏观上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笔者在全省范围内对江苏今后5~10年内重点发展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分析,探讨江苏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和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技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凭借技术、人才优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科技支撑、多方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凝练出促进甘薯产业增值增效的基本经验.然而,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也存在技术主体供需失调、技术项目运行方式单一、贫困户技术采纳内生性能力弱、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限制了产业扶贫效果.提出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形成多元扶贫机制,提高技术扶贫项目收益,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业科技资源,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装备的技术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态势呈现以下三个重点特点: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强大的内生成长动力;二是处于适应结构调整和应对国际竞争的调整期,形成强大的新陈代谢调整力,农机化在调整中成长;三是国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开始进入反哺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立法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收获时期对稻麦轮作水稻机收损失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稻麦轮作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损失构成特征及其不同收获时期的变化规律,该文在统一管理的同一水田,从全田90%的谷壳变黄开始至100%谷壳变黄止共12 d进行机收试验,测试水稻千粒质量、收割机夹带稻谷质量、割台碰撞掉粒数量、收获的稻谷质量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收损失呈一元二次方程变化规律,越靠近11月11日的最佳收获日作业,损失率越低。计算得到稻麦轮作区水稻机收适时性损失系数为0.0009,相对损失率稳定在1%左右,绝对损失率在1.00%~6.80%之间变化。干物质损失是机收总损失的最主要来源,11月9日至13日平均总损失率为1.38%,平均干物质损失率为0.42%,占水稻机收总损失的30.43%;11月4日至18日,平均总损失率为3.61%,平均干物质损失率为2.61%,占水稻机收总损失的72.30%,最佳收获期应为11月9日至11月13日,即最佳收获日左右5 d。该研究可为稻麦轮作区水稻收获机械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耕地流转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耕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谁来种田"的关键。分析各因素对耕地流转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促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2008?2014年间中国省域耕地流转变动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4年,中国耕地流转面积累计增长了1.96?107 hm2,增长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4.40%,京津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等经济活跃或优势农业产区的耕地流转发展较快。2)经济因素、农民增收因素、农机化因素对耕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农机化因素对耕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最大,研究期内农机化累计效应促进耕地流转率提高18.16%,经营意愿因素对耕地流转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区域之间4个分解因素的累计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经济效应促进了华东与华南地区耕地流转率的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效应主要促进了华东地区耕地流转率提高,农机化效应促进了大部分地区耕地流转率提高10%以上,但华南与西南地区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装备技术战略选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我国农业立体污染及防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农业装备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五大战略选择,即:有益使用、控制使用、保护使用、有效使用、预警使用;同时,提出了农业装备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器人概况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农业机器人技术则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水平。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力度,农业机器人也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农业技术装备研发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解析农业机器人类型、特点以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概况及存在问题,并就农业机器人研发重点与要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和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按照"战略需求——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领域"分析框架,提出了农机化科研的目标、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等,构划了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机制设计与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0.
农用柴油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柴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社会对农用柴油实行价格补贴的呼声越来越高.实际上,部分地方已经展开油价补贴的试点.但是,对于采取什么方式补或补给谁的问题还缺乏理论研究,实践中亟需理论进行指导.因此,运用经济学的供给需求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认为,合理的补贴对象应该是农机大户,最经济的补贴方式应该是从量补贴,并认为限制油品市场的垄断有益于解决目前柴油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