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275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213篇
  138篇
综合类   1134篇
农作物   137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632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智能播种机市场需求和高质量播种作业发展要求,为适应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趋势,创新设计了一种智能单粒排种装置,分析研究了排种盘电驱动技术、漏播监测及其调控技术和重播监测及其调控技术,并利用CAXA软件对排种装置整体和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绘制,通过性能检测实验验证该装置的设计是可行的,该装置对提高播种效率、提升播种质量和加快播种作业智能化程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贝利叶'Hensol Violet'(Meconopsis baileyi'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Meconopsis baileyi'Alba')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电子天平称量、不同温度处理和赤霉素(GA3)处理等试验方法,研究了 3种绿绒蒿种子长宽、千粒质量、吸水率和萌发率,以及25℃/15℃与20℃/10℃2种温度处理和不同浓度GA3处理对3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比较3种绿绒蒿种子表型及萌发差异,找到促进其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贝利叶绿绒蒿、贝利叶'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种子平均长度分别为(1.149 1±0.127 8)(1.173 5±0.124 1)(1.292 1±0.146 4)mm,平均宽度分别为(0.652 6±0.079 4)(0.702 8±0.073 4)(0.753 3±0.086 8)mm,千粒质量分别为(0.289 7±0.012 7)(0.320 5±0.005 5)(0.370 7±0.014 6)g.20℃/10℃较25℃/15℃温度条件下3种绿绒蒿种子萌发效果更好,同一温度条件下萌发效果上贝利叶绿绒蒿>贝利叶'Hensol Violet'>贝利叶'Alba'.400 mg·L-1 GA3最有利于贝利叶绿绒蒿种子萌发,发芽率达到74.44%,比对照高出20%.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人口增长预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新疆未来的人口发展状况对区域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将起着关键的影响。文中采用《新疆统计年鉴》统计数据对新疆2010年和202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做出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对人口与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通过预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新疆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依然会相当高;人口增长对于水资源、耕地资源和矿产能源资源的压力不会很大;但是鉴于新疆人口存在的人口文化素质低、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以及流动人口数量大等问题,仍然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云大科技公司提供长效云大 12 0、云大 12 0试验药品 ,笔者在柑上进行了试验。现小结如下。试验于 1999年 6月初在全州县林业苗圃进行 ,试材为 11年生枳砧柑 ,长势中等 ,土质为黄壤 ,pH值 6 5。 6月初柑正处于第二次生理落果期。试验设长效云大 12 0、云大 12 0及清水对照 3个处理 ,3次重复。每处理 5株树。喷施浓度长效云大 12 0为4 0 0 0倍液 ,云大 12 0为 2 50 0倍液。除长效云大 12 0只喷一次外 ,云大 12 0在第一次喷后间隔 15天用同样浓度再喷一次 ,对照为只喷清水。处理时天气晴朗 ,气温在 2 5~ 2 7℃ ,…  相似文献   
15.
分析粮油、特色经济作物和畜禽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农机装备技术的需求,以及支撑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设施条件,并提出推进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发展应实施的6项重点工程,旨在为新时期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结合兴平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及特点,针对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兴平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选取红砂岩、青砂岩和大理岩为原材料,制作成不同组合、不同界面层倾角的层状复合岩样,并在pH=2和pH=4的酸性环境下养护30 d.将养护后的试件进行单轴抗压试验,测定试件的抗压强度并观察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酸性溶液的养护,不同岩石组合、不同界面层倾角的复合层状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均有一定的降低,且酸性越强,岩样抗压强度下降越大;当界面层倾角增大时,酸性环境的影响减小,随着界面层倾角的增大,复合岩石的抗压强度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且破坏模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复方药茶饮料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药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并作为评价工艺的指标,响应面设计试验法优选复方药茶饮料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单因素考察提取次数。结果 药茶粉碎成20目,92℃热浸法提取2次,第1次加水量为药茶量的16倍,提取时间25 min;第2次加水量为药茶量的12倍,提取时间25 min。结论 按此工艺制备复方药茶饮料可最大限度的保存茶香,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的产量是当前自然和技术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产量,用该单产水平计算安徽省粮食生产能力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约是近3年安徽省粮食实际单产的1.37倍;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