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205篇
  122篇
综合类   1246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866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从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拮抗菌株,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物防治能力。[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常见的农作物致病菌做拮抗试验,结合传统病情统计和不同处理组玉米叶片中总蛋白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测定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防能力。[结果]筛选出对玉米大、小斑点病菌具有较强活性拮抗菌株XJAS-AB-13,根据拮抗内生细菌XJAS-AB-13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班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32.8和24.6 mm。活体试验结果显示,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防效率分别达到45.00%和63.33%。[结论]拮抗菌株XJAS-AB-13在玉米大、小斑点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2.
苹果轮纹病药剂筛选与药剂配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苹果枝干轮纹病有效防治药剂缺乏的问题,1998—1999年在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树上开展其病害的药剂配方、浓度、防治次数、时期筛选及病斑不同刮治程度试验,2000—2002年在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树上开展果实轮纹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波美度石硫合剂∶硅石粉剂=100∶4或100∶6对苹果枝干轮纹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1年2次施药效果显著;第1次施药前应采取轻刮,以后防治直接用药;多菌灵与波尔多液交替、多菌灵与石硫合剂∶硅石粉剂交替使用采收期与贮藏期防治果实轮纹病效果均突出;套袋果实轮纹病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53.
54.
平欧杂交榛子抗寒生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解平欧杂交榛子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以大田中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的8#、20#和7#三个榛子品系为试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品系的相对电导率呈现"S"型变化曲线,但不同品系的增幅不同,8#品系始终处于最低状态.(2) 各品系枝条内脯氨酸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40℃下,8#、20#和7#三个品系的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72、4.91和2.97倍.(3)可溶性糖含量与低温度成正相关,但温度达-35℃时,各品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放缓,8#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高于20#和7#. (4)丙二醛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上升,在-40℃低温胁迫下,以对照做参照,各品系的增幅大小关系为7#>20#>8#.  相似文献   
55.
以川草1号(Elymus sibiricus L.cv Chuancao No.1)和川草2号(E.sibiricus L.cv Chuancao No.2)老芒麦品种为对照,对23份青藏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材料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物候期观测结果可将所有材料分为早熟类型和晚熟类型两大类,所有材料都在6月初到7月中旬出现生长高峰期。②不同材料的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差异,鲜草产量为35.66~87.59g/株,平均鲜重为58.16g/株;干草产量为11.09~29.18g/株,平均干重为17.96g/株。③所有老芒麦材料的茎叶比为1.84~2.71,平均值为2.17;粗蛋白含量为8.27%~14.79%,平均值为10.96%。大部分材料的茎叶比低于对照而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说明青藏高原野生老芒麦具有较高的牧草品质。④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材料聚为高产优质和表现一般两大类型,其中SAG205167、SAG205179、SAG204089、SAG205230、SAG205124和SAG204451这6份材料的单株鲜草产量和牧草品质都高于对照品种,而对照品种在试验中表现出优良性状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6.
为了查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2010年4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该区的自然林、人工林、耕地、菜地、荒草原、灌木林及荒漠等7种不同生境进行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螨类5200只,隶属于4目41科61属,其中菌甲螨属(Scheloribates)和若合甲螨属(Zygoribatula)为该区的优势类群,分别占总数量的18.21%和12.52%,而懒甲螨属(Nothrus)、扇珠足甲螨属(Licnodamaeus)、盖头甲螨属(Tectocepheus)、尖棱甲螨属(Ceratozetes)大翼甲螨属(Galumna)等15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数量的53.6%。其余的44类群为稀有类群,占总量的15.67%。研究区七种不同生境土壤螨类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差异,个体数分别为自然林>菜地>荒草原>人工林>灌木林>耕地>荒漠;类群数分别为自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荒草原>菜地>耕地>荒漠。不同季节所获得的土壤螨类总个体数量的大小顺序为9月>11月>7月>4月。垂直分布结果表明土壤螨类主要集中分布于表层土壤,即0~5cm土层最多,其次为5~10cm土层,在10cm以下的土层中土壤螨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土层间的个体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7.
58.
蒙古族奶酪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内蒙古不同地区蒙古族奶酪的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 ,揭示了不同地区蒙古族奶酪的营养特点 ,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牛奶奶酪与羊奶奶酪之间的差异 ,为蒙古族奶酪的进一步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孛鹏旭 《古今农业》2010,(2):105-110
关于马铃薯何时何地传入我国,学术界有不少研究,但关于甘肃马铃薯的传入与种植情况则鲜有专文论述。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又在发掘部分地方志史料及奏折的基础上,总结马铃薯传入甘肃的时间及其后空间发展演变情况,认为甘肃马铃薯的种植应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首先从陕西与川陕鄂边境传入陇东南地区,随之缓慢扩散,至民国时已成当地人民口粮大宗。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在2011年4、7、9和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胡杨林、防护林、荒草原、灌木林、荒漠、菜瓜地及耕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跳虫2487只,隶属于4目10科17属。其中球角跳属Hypogastrura、伪亚跳属Pseudeachorutes、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4.58%。长跳属、驼跳属、原等跳属等10个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33.26%。小圆跳属、短角跳属、疣跳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2.16%。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组成、个体数以及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胡杨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荒草原>菜瓜地>荒漠。不同季节土壤跳虫个体数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研究表明不同生境土壤湿度、植被类型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该交错带跳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