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23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154篇
  78篇
综合类   54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63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温度对波纹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波纹龙虾温度对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人工饲料科学配制依据。用酶学分析方法,设计6个温度梯度(20℃、25℃、30℃、35℃、40℃和45℃),分别测定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类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反应温度20℃~45℃范围内,波纹龙虾胃、肠、肝胰脏内的消化酶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不同消化器官中胃蛋白酶活力值出现拐点的温度不一样,胃、肠和肝胰脏的胃蛋白酶活力最大的温度分别是30℃、35℃和40℃;不同消化器官胃蛋白酶的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大小依次为胃肠肝胰脏;波纹龙虾不同消化器官的类胰蛋白酶出现最大酶活力的温度相同,为40℃,但胃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明显较肠和肝胰脏的低(P0.05),差值最大可达40 U/mg;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的淀粉酶活力在25℃均出现最大值;在消化器官中,肠道淀粉酶活力最大,与胃和肝胰脏的酶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纹龙虾胃、肠和肝胰脏内的脂肪酶活力最大的温度为30℃,活力最高的是肝胰脏,胃内的脂肪酶活力明显的比肠和肝胰脏的要低(P0.05)。  相似文献   
42.
双斑锦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3.
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车间采用4种不同的投喂频率养殖龙虎斑幼鱼(47.6±5.2 g),分析和比较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试验设S1、S2、S3、S4共4组,分别按照1、2、3、4次/d进行投喂,共进行60 d。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显著影响龙虎斑幼鱼的生长(P<0.05)。 S1的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S2、S3、S4(P<0.05),为149.7 g;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4最大(168.7 g),其次为S3(168.0 g)和S2(162.2 g);S1日增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S2、S3、S4(P<0.05),分别为1.68 g,204.83%,1.86%/d,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2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12%/d;S2的体质量回归方程斜率最大,为1.915,S1最小,为1.532。(2)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的饵料利用影响显著(P<0.05)。 S2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小于S1、S3、S4(P<0.05),分别为1.31%/d、0.70;S4摄食率最大,为1.64%/d;S1、S3、S4组间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0.88、0.84、0.88。因此,综合养殖效果和劳动强度考虑,S2的投喂频率最适合龙虎斑的养殖,建议在龙虎斑的养殖生产中,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44.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年龄哈萨克马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不同年龄组且健康的哈萨克马母马各4匹,分别为2周岁马组、7周岁马组和15周岁马组,所有马匹均采食相同的基础饲粮,在此基础上,每天每匹马匹添加30 mg/kgBW的电解多维,自由饮水,饲喂1个月后,在试验最后1天早晨采集马匹血液样品,处理后测定。结果表明,2岁马组与7岁、15岁马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差异显著(P <0.05),2岁马组与15岁马组差异显著(P <0.05),7岁马组红细胞数与2岁、15岁马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7岁、15岁组马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高于2岁马组(P <0.05),2岁、7岁、15岁各组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 <0.05),2岁马组与15岁马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显著(P <0.05),7岁马组红细胞数与2岁、15岁马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各项无显著差异(P> 0.05)。青年马生长代谢活动强,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蛋白代谢水平优于中年和老年马匹。  相似文献   
45.
水蚀荒漠化的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最大熵原理,应用模糊集合论中的隶属度等概念,综合考虑土地水蚀荒漠化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土地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建立了最大熵模糊优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选择沟谷密度、坡度、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和植被指数等五指标,给出土地样本的水蚀荒漠化最优分级;对比模糊综合评判,所建模型评价结果具有较小的Shannon熵,即分级决策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6.
基于交叉导流式种箱的稻种流动性及结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稻种在交叉导流式种箱中的流动特性及临界结拱状况,避免在播种过程中种箱内种子流断裂,影响对填充区的供种,利用散体力学对种箱出流口的临界结拱间隙距离进行近似推导,借助高清摄像相机对种箱内种子流动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临界结拱间隙距离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结构模式下,种箱内种子能够实现整体流动,临界结拱间隙距离试验的结果与公式推导结果相近。在交叉导流式种箱的导种板间隙设计中,对于干燥物料,通过公式推导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值,对于湿种则需对公式进行系数修正。  相似文献   
47.
春插作物地播前不同耕法的保墒,保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寿阳地处暖温带湿润偏旱大陆性秀风气候区,由于气候影响,春旱频繁发生,当地无霜期仅130天左右,是一年一秀春作为主的农业区。抗旱保墒、保苗耕作措施便已成为春播作物增产的关键技术。改变传统的连年秋季深耕、春秀多耙的习惯,实行秸秆还田、浅、免轮耕、秋耕与秋耙结合和春秀地表播前播后镇压,以改善种床土壤过松状况,增强土壤提墒能力和减少表土干土层厚度,这对抵御春旱、保一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127团积极推广多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并取得可喜成效。1997~1999年,先后实施了半固定式地表水加压喷灌,引进意大利卷盘式全移动大型喷灌机,自制半移动喷灌设备,从外地购进小型喷灌机械。喷灌覆盖面积发展到4267hm2亩,与地面灌相比,3年累计节约用水达1500万m3,较好地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为实施精准灌溉,去年又试验成功了一种高效节水技术——闸管灌溉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可比地面灌节水20%以上,并具有投资小,输水快、易操作等特点。今年,团又投资900余万元,从美国和以色列购进了800hm2棉花滴灌设备,5月安装完毕…  相似文献   
49.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莒县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培训等多种创新工作方法,普查了全县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了59种优质种质资源,基本摸清了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不仅保护了本地稀有、特有种质资源,也激发了种业企业的育种热情,为下一步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0.
利用最大熵原理、模糊集合论和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标准,为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最大熵的模糊评价法(FAME)。FAME综合考虑河流水质恢复能力评价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定义加权广义距离表征待评价水体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把多维评价样本指标综合为一维指标值。根据隶属度值的大小对水体样本集进行统一评价,从而解决了各单项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不一致问题,提高了河流水质恢复能力综合评价问题各层次的分辨力。通过实例研究,并对比遗传投影寻踪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